首先沒有那么多稅收之后邊防,會開始出現松動。
一方面,是經過一兩百年的承平日久邊防,士兵再不復開國之初的銳氣。
另外一方面由于沒有仗打,不少軍官就開始在內部出現腐化,他們會貪污軍餉,甚至虛報士兵數量吃空餉。
這種問題一旦出現,就會像白蟻把整個堤壩侵蝕一樣,戰斗力急劇下降。
而北邊那些異族看到這個機會必然南下,邊防壓力驟增,統帥就會向朝廷多要軍餉,而朝廷這時候又會面臨稅收收不上來的難題。
怎么辦?
那就得加征賦稅加征的這部分賦稅不會到那些富人頭上,又會到老百姓的頭上。
老百姓就會感覺突然之間開始收重稅了,這個時候還不一定會有太多巨大的問題出現,只會零星出現騷亂。
甚至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遇上了天災的話,對老百姓就是雪上加霜,一旦天災出現,老百姓就只能賣掉田地來度過災年,甚至賣兒賣女。
往往天災都伴隨人禍,人禍是如何出現的那些有錢的地主不會同情老百姓,反而會在災情出現之時,以極低的價格從老百姓手上買土地。
這就是所謂發災難財的,大部分的地主都是通過這種辦法兼并大量的老百姓的田地。
那這個時候朝廷就會因為這么個問題,出現極為棘手的難題本身隨著土地兼并,稅收就越來越少。因為古代的稅收主要是人頭稅跟土地稅商稅是很少的。
土地被那些不交稅的權貴階層兼并掉之后,基本盤就越來越少。
在越來越少的過程當中又會出現天災人禍,那就更少,一旦稅收收入上來,北邊壓力就會驟增。
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朝廷怎么辦呢?
就只能是加征賦稅,而官員們則會趁機掠奪百姓。
這些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地方上百姓不信任官府,官府的官員利用手上掌握的權利,借由朝廷加征賦稅的機會掠奪百姓,形成惡性循環當中最惡劣的一環——朝廷信用崩塌。
一旦朝廷信用崩塌,地方上百姓看不到希望就會造反起義。
一個地方只要有一起造反起義,就會像星火燎原一樣燃燒的全天下都是。
而到了這種情況之下,那就是積重難返。
所以一切問題的根源就在于經濟問題,還是錢的問題。
陳寒之所以要南下開疆拓土,就是為了給大明爭取更多的機會。
只要保證了糧食產量不銳減,同時打壓兼并土地這股風氣大明王朝說不定能夠走更遠……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