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官員都對升官發財有些抵觸,他們覺得自己當官就是為了治國平天下。
可是有了金錢的刺激以及有了金錢的保障之后,他們不再需要顧及自己的后勤保障問題的那一刻,他們才知道原來錢財只要運用得當,其實也是能夠讓自己治國平天下的愿望得以保證的基礎。
在這種基礎之上,他們也不再對陳寒的改革變法有那么多的抵觸,這就是陳寒的高明之處。
他不會去直接讓官員們知道金錢是錯誤的,而是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為什么在洪武朝即便朱元璋殺了那么多貪官污吏,可是整體的貪污率也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這不僅是朱元璋的困惑,也是很多讀史書的人的困惑。
像陳寒這樣的歷史愛好者有時候也接觸很多史書方面的東西,就發現為什么那些官員明明在基本的生活得以保障的情況之下,還要伸手去向老百姓們要。
后來陳寒來到了大明王朝之后,才解決了自己的困惑。
因為那些官員不僅是要自己保證自己的吃喝拉撒,還得保證跟自己干事的那些小官小吏的吃喝拉撒。
因為明朝的朝廷也就是朱元璋制定的一些經濟政策是十分奇葩的。
也只有朱元璋,會不給那些給衙門干活的小吏發工資。
而這些干活的小吏的俸祿怎么來呢?得從衙門里的縣太爺和一些主要官員的俸祿里邊拿出一部分來發給他們。
本來縣太爺以及有朝廷俸祿的官員就比較少,他們不僅要養活自己的一家老小,同時還要養活那么多小官小吏的一家老小這點俸祿就顯得太少了。
俸祿少也就罷了,上面的考核又非常嚴苛,朱元璋這個皇帝絕對不僅僅是對貪官污吏無法容忍,對于那些他覺得尸位素餐的官員也不能容忍。
而他的不能容忍,除了少部分得以被流放保全性命之外,大部分的這樣的官員都會被砍掉腦袋。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天下官員的恐懼程度可想而知,官員們為了完成上面的業績壓力,就只能是鉆山打洞的弄錢財來養活更多給自己辦事的小官小吏。
朱標曾經也跟自己的父親說過,是不是要考慮一下這種情況,可是自己的父親卻非常堅定地認為自己制定的俸祿足夠讓十口之家過得很好。
所以父親從來不會在這件事情上面做出任何的讓步,這讓朱標有的時候也感到很無奈。
因為他總是想跟自己的父親說,您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那些小官小吏也是有一家老小要養活。
要養活這些人的話,就必須得要靠俸祿,而俸祿本來就少,卻要養活這么多人,即便您的俸祿制定的是夠十口子家過得不錯,可是一個衙門里邊又何止一個十口之家呢?
于是朱標曾經跟自己的父親講過,是不是要加大對衙門的小吏發放俸祿的名額?
陳寒也知道,其實明朝朝廷對于衙門里邊的那些沒有品級的小吏也會發俸祿,不是說絕對不發,但是這個額度很有限。
一個縣的衙門可能也就只有十個名額左右,可是縣太爺也即便他管轄的地方只有三四萬人,但是各種細碎的事都要去管。
如果僅靠這十個小吏的話,那是絕對完成不了那么多政務的。
所以現在也為了完成業績,他就只能是忍痛把更多的小吏招進來替自己辦的事,而多出來的這部分就必須得要他來發俸祿。
所以可想而知他們的壓力有多大。
朱標的意思是要加大名額,讓老百姓看到在朝廷衙門做事,有俸祿可以拿。
同時也讓那些官員們的壓力減少一些,不至于拿出自己的更多俸祿去補貼,不至于讓自己后院起火,不至于讓官員的生活都過得拮據,從而不得不去貪污受賄。
但是在這件事上,老爺子似乎表現得非常的抵觸,他以自己的經驗告訴朱標,十個小吏幫助現代也足夠完成一個縣的事。
這其實不能怪朱元璋的經驗不足,而是因為恰恰是朱元璋自己的經驗非常足,他才會這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