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沒辦法滿足老百姓們的硬性要求,誰能保證老百姓們會不會效仿他朱元璋來一個百姓起義,畢竟朱元璋的身份就擺在那里。
尤其是當時朱元璋活動的地方是淮河流域和江南。
那一帶經歷了幾百年的經濟從北往南移的過程之后,已經是最富饒的地方。那里不管是人才、經濟、資源稟賦還是商貿往來以及百姓的思想教化程度,都要比東北、西北、西南要好。
而這一帶恰恰是當年張士誠活動的主要地帶。
這就給朱元璋治理天下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想要立刻將這些人的思想都給統一了,怎么辦?制造矛盾,人為的制造矛盾。
比如在制度設計上,一開始可能朱元璋并沒有注意到低俸祿勢必釀成大面積的貪污腐敗。
第一次有了貪污腐敗出現的例子之后,他馬上就因為自身對于貪官污吏的怨恨從而血腥鎮壓。
而這一次的血腥鎮壓必定會讓民間的風氣得以改變,民間的老百姓必然會稱頌朱元璋是個青天皇帝。
如果當時朱元璋已經意識到低俸祿會形成大面積的貪污腐敗是想要改變,那么民間百姓風氣的改變以及老百姓對官員貪污腐敗的怨恨所形成的矛盾轉移,必然會促使朱元璋利用這個矛盾來減少百姓對于好日子的期待。
于是朱元璋順坡下驢,他不僅沒有去修復低俸祿會釀成大面積貪污的制度缺陷,反而是頒布了《大誥》,把處理貪官污吏的案件以及處理其他官員違法亂紀的案件,畫上插圖流傳于民間。
換句話來說,朱元璋是一個非常知道利用輿論來轉移矛盾的高手。
因為《大誥》的頒布,就會讓天下百姓本能的認為——如今我們沒有過上好日子,其實并不是因為皇帝當家作主沒能力。其實皇帝在非常努力的想要讓老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但是那些可惡的貪官污吏執行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那一套,明明皇帝陛下三令五申不允許去搞貪污腐敗這一套,但是那些官員卻并沒有聽。
《大誥》里面最有蠱惑性的一條就是,鼓勵民間百姓去告發官員的不法行徑。
因為朱元璋是第一個用法律的形式給予了天下百姓以民告官的先例,所以讓老百姓們覺得朱元璋這個皇帝可真是好啊,真是為我們著想啊。
于是剛剛創建的大明王朝,因為客觀原因,無法立即讓老百姓們過上好日子的這個矛盾。就由皇帝無能、朝廷無能,轉變成了皇帝和朝廷都在努力為天下老百姓創建好的生活,但是因為當中有那些貪官污吏在作祟,才導致他們沒有過上好日子。
所以在明朝初期有個很吊詭的現象,那就是百姓很熱衷于親自到京城去告御狀。
尤其是在發生了災荒的年景更是如此,但是奇怪的是,這種告御狀受理的很多,但是真正處理了官員的案例卻很少……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