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詩圣杜甫的出身也不簡單,他家是京兆杜氏的襄陽分支,母親的家族更是顯赫至極,乃是清河崔氏。
所以這些文化修養上的大家其實都是來自于官員或者本身家底就很雄厚的。想要將文化事業給帶動起來,你就不得不去依靠這些已經讀書旗幟,并且有深厚文化修養的官員來推動。
文化對于一個民族的影響力有多深,不需要多說。我們一直強調五千年的文明是怎么而來。除了那些史書記載,除了那些銘文,除了那些金書除了那些古董,更重要的就是文化事業對于一個民族的塑造。
縱觀整個五千年來的文明可以看出,先前之時百花齊放,那時每一個國家都在尋找一種最為合理的治國方法,于是便誕生出了,各個分支,比如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農家。
等到了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儒家便成為了顯學一直到清朝。
而文化對于一個民族的素養就不便多說了。儒家本身的家國天下是由亞圣孟子寄語一直流傳至今,如今咱們國人之所以會以這樣的方式去生活,也是受這些幾千年下來的文化影響。
而文化需要載體,不管是戲曲,還是詩詞,都是文化的不同載體,即便是民謠也是如此,尤其是詩詞書畫,更是將古人的智慧,古人的風貌,古人的追求,古人的風骨,古人的志向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后輩兒孫領讀之后也是嘆為觀止。
這些文化集大成者的詩詞歌賦書畫都對塑造國人的風骨精神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陳寒絕對不可能讓大明王朝的文化因為程朱理學給禁錮住。
程朱理學之所以會盛行,其實并不是責怪某個人。
后世的人一直都覺得程朱理學簡直是巨大的毒瘤,他毒害了從南宋之后的幾百年來的思想。
秉持這種想法的人有很多,但是也得看到成都理學有一些比較進步的地方,只能說后世而生,又或者說是統治者有意義的曲解使程組理學被妖魔化就像儒家的文化一樣。
因為統治者需要根據自己統治的國情來利用思想塑造國人的思想,從而令國人變成溫順的綿羊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就比如為什么會有君王下令要對那些經典進行注解,其實他們要的是注解或者說是要的是為了讓這些文化更加的豐富嘛,并不是,而是通過這種辦法一方面把某些比較出頭的思想給它磨平棱角。
最典型的就是如同現代人所了解的一些孔子的經典名言,比如很著名的那一句,‘以德報怨’,如果沒有后面那一句‘何以報直’,那么給人的感覺就是儒家很綿軟,即便有些人恩將仇報,我們還需要跟他客客氣氣的說話。
但是可以從后面那一句話就可以看得出來,孔子不是這個意思啊,他以德報怨是一個問句?意思是說如果別人對你不好,你卻還要反過頭來對他好,這豈不是迂腐之人的行徑?
所以原句應該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透過原劇就可以看得出來,儒家并不是教你去迂腐行事,反倒是直來直往,別人對我好我就對別人好,別人對我不好,我也無需對他好。
這只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對比就可以看得出來,為什么一定要閹割掉后面的十二個字呢?
其實這就是思想的一種非常高明并且惡毒的渲染。
要知道,思想對于人性格行為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