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教育絕對是個大問題
這種辦法的確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在整個封建時期最能代表古代政治以及讓所有老百姓們都只能跟著朝廷一起走的。
這種思想要怎么來創造,就是得通過這些讀書人他們特別厲害,他們也特別有能耐。
他們一個個的成為了村子里邊或者縣里邊最有學問的那一撥人,那么他們說的話就會成為至理名言。
這才是統治者們非常聰明的辦法,因為這么一來的話,那些個老百姓們就會崇拜這樣的讀書人,就會把他們所說的那些話當做至理名言一輩傳一輩就能夠在無形當中磨滅掉老百姓心里面那種反抗的意識。
這種文化上面的閹割,所以說可能有的時候并不一定是統治階級們刻意制造,但是一旦形成了這么一種風氣之后,在整個流傳的過程里邊就會形成這種畸變的風氣。
所以文化上面的洗腦對于老百姓們的性格上面的成長,以及他們一些精神上面的塑造實在是太有用了,同樣的這種辦法對于創造力的閹割也是很厲害的。
陳寒一直都在說為什么現在大明王朝的很多東西沒有辦法一下子讓老百姓們接受,是因為老百姓們腦子里邊固有的那股思想一直在作祟,老百姓們腦海里面都在想著要怎樣才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的順應整個朝代。
最好自己不要當什么出頭鳥,因為當出頭鳥就很容易被直接打下來,可是這種想法其實真正形成是因為有思想閹割的程度來的。孟子曾經說過,家國天下是每一個老百姓應該要想的問題。
而他的那些個思想比如民貴君輕,就一直是歷代王朝的統治先生們特別討厭的一句話,如果老百姓們都相信了這么一句話,如果老百姓們都按照這樣的形式準則去做事的話,那自己的統治可就要搖搖欲墜了。
他們是絕對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發生,他們也絕對不允許這種形式發生,于是。怎么辦呢?那就得把孟子的亞圣地位給他去除掉。
一旦朝廷這么干了的話,那么下面的這些官員會怎么想他們就一定不會把孟子的思想再次傳播下去,一定會在一定程度上面去閹割他,一定會讓這種想法從此成為絕跡。
這樣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只要是對我不利的思想,我就通過這種強權手段以及科舉制度傳播下去,讓反抗思想沒有半點生存的土壤了。
這才是統治階層們想要做的事,所以說為什么要進行愚民政策?他們覺得只要讓老百姓們沒有了思想,一輩子只能在土地上面去干活,那么老百姓們就一定會像綿羊一樣順著他們,可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一件事。
如果老百姓們一個個都是一群綿羊的話,那么將來只要有外敵入侵,老百姓們就會選擇當縮頭烏龜他們就覺得看不到,反正在他們的眼里,天下又不是我的,是你皇帝家的,我沒有任何的出手的欲望,我只想看到你們一個一個的被滅,反正死的都是你們上層人物。
雖說有句話叫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可是又有多少老百姓會記住這句話呢,統治階層都希望老百姓們能夠在外敵入侵的時候,主動站出來幫助朝廷對抗。
可卻忘記了自己在對老百姓性格的閹割上面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在推波助瀾的同時更是給老百姓們灌輸了一種綿羊思想,讓老百姓們覺得當出頭鳥必定會被打掉,還不如躲著。
這種思想在統治階層想要穩定的生態環境的時候,那當然是最好的,可是當外敵入侵的時候才發現老百姓們早就已經不關心所謂的天下興亡了。
朱標也正是因為聽完了陳寒的那些話之后,才明白文化教育有多么的重要。
就像陳寒說的那樣,雖說不能夠讓大明王朝現在馬上就進入到一個全民都能夠實質的地步,必須得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這個目標,但是現在就必須得要慢慢的去做。
要怎么來做呢?第一個就是要讓那一批已經有學識的人思想包袱沒有那么重,讓他們有精力去創作更多的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些作品可能沒有辦法,第一時間讓全天下老百姓都知道,也沒有。辦法讓很多人明白其中的奧義,可是當數量多了之后,通過口口相傳也能夠塑造老百姓們的思想品格。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另外一點呢就是普及教育。
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朱元璋在當皇帝的時候,在天下建立了許多的私塾。
他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推廣科舉,制度說起來非常諷刺,科舉制度在隋唐時候就已經有了雛形,在北宋的時候更是已經做到了胡明法,然后讓整個科舉制度有了更加嚴苛的規條。
可是呢,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實科舉制度真正盛行于天下的是在明清,尤其是在明朝打好了基礎之后,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度才真正的非常的完善,進入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