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永遠都能獲得比任何人都遠的目光的話,那這個人就不是人而是神。
而這世界上沒有神仙。
所以陳寒就斷定其實戰爭和很平時期的治理是不同的,也正因為這個不同才導致了朱元璋很多時候也得慢慢的適應。
而等他適應的過程中就會發生一些不愿意發生的事,就比如很多官員在他適應全天下的時候,已經開始按照曾經的元朝舊制,不斷的滑坡。
就比如現在他們不就是利用了這么一條開始大肆貪污,然后就被朱元璋給整頓了一番。
而朱標畢竟是沒有這樣的手段,因為他不能用那樣的手段。
那些手段統統來自于父親。
“你跟那些文官之所以共同的話題,是因為你曾經跟著宋濂打好了底子。有這一點那些文官就會高看你一等,甚至愿意跟你妥協。
“因為他們也需要有一個安定的環境。”
說到這里老爺子的臉色更加的自信,甚至他居然很喜歡這樣的交流方式。
畢竟以前爺倆想要交流,通常是老爺子去東宮尋找,卻發現朱標早就到周邊去視察了。
所以父子兩個即便都住在皇宮里面,居然很少能夠碰到面。
很多歷史電視劇里面都在說,太子爺一直都陪伴在皇帝身邊許學習。
其實這就誤會了古代,電視劇是為了增加沖突和張力。
但是事實上,自從從父親手里過了棒之后,他就一直以天下為己任。
所以就導致父子兩個人其實一直很少見面,也導致了他們兩個有的時候缺少一些交流缺少一些像父子兩個應該有的一些交流,導致兩個人有的時候也有一些間隔。現在陳寒來了之后給了父子兩個很多交流的機會。
這并不是說陳寒在從中牽線搭橋,而是因為陳寒到來之后給了父子兩個人很多空閑的時間,陳寒所設立的內閣制度,讓父子兩個人可以從繁忙的事務當中抽身出來。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兩個人能夠有時間在這里聊聊天,能夠有的時候可以去問一問對方到底在想些什么,能夠有的時候也考慮一下自己跟對方之間有些什么樣的不同看法。
之前復制兩個一直都比較的主觀,首先來講朱標一直都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地將父親的那些殘酷的刑罰都給柔和一些。
朱元璋呢,一直都覺得自己對于朱標的培養還不夠,一直都覺得朱標現在這個樣子需要不斷的去約束,不斷的去灌輸自己的理念,不斷的讓朱標可以接受自己的想法,不斷的讓朱標在這個過程當中成長起來就像老百姓的父親去培養兒子一樣。
朱元璋就是這樣的一個老農民思想,他一直都覺得自己應該要這樣去培養兒子,應該要那樣去讓兒子覺得可以,應該要這樣讓兒子可以慢慢的接受。
可是老爺子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現在的朱標,可不是之前的朱標,現在的朱標心態有很大的變化,就因為陳寒到來之后給他說的那些東西。
因為朱標曾經沒有想過說自己可能會中途就病逝,甚至走在老爺子前面所以他就沒有想過要快速的從老爺子手上把權利給接收過來,然后自己來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