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當然被老朱給發現了,發現了之后本來按照軍法應該將他直接處死的,但是礙于他是自己的侄子,老朱還是沒有這么做,只是將他給圈禁了起來。
可是這件事情對于朱元璋的打擊可以說是非常大的,讓他從此再也不會認為什么。人都能相信,即便是自己的親侄子不照樣會出賣自己嗎?
在這種理念之下才會形成那么極端的想法,才會讓他覺得什么人都不至于讓自己相信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即便是很多的大臣想要讓他改變這種想法,都不可能因為他的想法已經固定了,因為他一直都覺得自己的確是被辜負了。
這也不能怪老朱吧,只能怪當時的那個環境造就了他這樣的性格,可能他的這種性格也的確是不應該存在,但是卻又這樣發生了很多情況之下人的際遇就是如此,老朱就是這么倒霉。
當年的朱文正那是一個多么天才的人物啊,即便是性格比較夸張一點,可是絕對是一個軍事天才可這樣的一個軍事天才一樣的侄子卻并不能夠陪伴自己到最后,這實在是令人非常傷心難過。
而這也是為什么他會產生家天下的想法,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老農民,他沒有受過那么多的教育,沒有那么多的想法,沒有那么多的宏偉的觀念。
他可能就天真的認為自己奪得了天下,那么天下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自己的,誰也不能夠從自己手上搶走,誰要是敢搶的話,那么就是找死。
在這種念頭的帶領之下的老朱就成為了這么一個人,這也是為什么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位思想家黃宗羲寫了一本明夷待訪錄,里邊尖銳地批判了這一點。
黃宗羲的很多思想的形成都是因為生活在明朝末年看到了太多,明朝末年之時的那些荒誕的景象。
從而他隱居之后著作了這么一本書,書里邊尖銳地批判了家天下的觀念。
在他的觀念里邊,正因為家天下造就的皇帝一個人想要讓全天下人供奉他,才導致他一個人的意志影響了全天下,才導致許多昏君的出現導致天下混亂。
所以他覺得就不應該讓皇帝一個人主宰天下必須得要設立宰相來分散皇帝的權利,同時必須得要讓皇帝跟大臣平等的共同治理天下,這樣才能夠最大可能的減少錯誤的政策的實施。
他甚至也很大程度上的批評了君權。
他認為君權的產生才是讓天下變得敗壞的原因之一。
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在明朝的天下當中看到了太多關于這方面的景象,因為明朝的皇帝是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就一直是將全天下都視作老朱家的家產來對待。
所以后來的皇帝們沒有一個人能夠脫離掉這個框架,這是因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個人影響和威望實在是太大,同時他所制定的那些制度也在進一步的加強這種觀念。
這就導致即便是后來的皇帝想要改變,也根本不可能。
因為即便后來的皇帝在皇宮內院當中讀了圣賢書,明了事理,可是到后來才發現其實無法改變這一點的是因為制度已經形成。
因為老朱對于天下的這種掌控已經導致全天下所有的官員也好,百姓也罷認定了你朱元璋或者說你老朱家的天下就是這副德行。
而想要改變其實是非常難的,因為要從根本性改變這種觀念,除非再造天下。
本來燕王朱棣是有這種機會的,畢竟他是通過造反奪得了自己執著的天下才坐上了這么一個位置,但是為什么他改變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