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突然在路中央站定。
月光下,老人斑白的鬢角閃著銀光,竹杖指向四通八達的下水道井蓋:“這些,還有那些,”他又指向遠處皇家印書館通明的燈火,“都是你從未來帶來的?”
陳寒剛要回答,一陣清脆的童謠聲飄來。
十幾個提絹燈的孩童蹦跳著走過,歌聲在石板路上清脆地回蕩:“洪武爺,陳公郎,修得金陵亮堂堂。茅房改成抽水桶,垃圾也能變錢糧……”
朱元璋的竹杖當啷落地。
老人彎腰去撿時,陳寒看見有水滴在青石板上洇開小小的圓痕。
“值了。”朱元璋起身時臉上帶著前所未有的輕松,他拍拍陳寒的肩膀,“就算史書把咱爺倆寫成混世魔王……”
突然指著遠處燈火通明的民居,“可這些亮堂堂的窗戶,總不會全是假的。”
最后一盞風燈熄滅時,陳寒看見老爺子偷偷用袖子擦了擦眼睛。
月光照在重新變得平整的街面上,那些新鋪的青石板光可鑒人,倒映著滿天星斗,仿佛整個大明王朝的未來都在這鏡面般的街道上徐徐展開。
暮鼓聲剛歇,秦淮河畔的燈籠便一盞接一盞亮起來。
朱元璋正拄著竹杖走在回宮的路上,忽聽得身后傳來木輪碾過青石板的轆轆聲。
老人猛地轉身,竹杖在石板路上刮出刺耳的聲響。
二十多個戴紅袖標的漢子推著帶玻璃罩的餐車,正沿著河岸依次排開。
“這……這是要造反?”朱元璋下意識摸向腰間,卻只摸到陳寒硬塞給他的粗布荷包。
老人這才想起,自己已有三年沒佩過繡春刀了。
朱幼薇噗嗤一笑,帷帽上的珍珠串跟著輕晃:“祖父,這是新設的夜市。”
她指向餐車側板漆著的“酉時開市,子時收攤”字樣,“這是上月批的條陳,沒想到應天府動作這般快。”
陳寒突然拽著爺孫倆退后兩步。
只見個穿靛藍短打的精瘦漢子敲著銅鑼走來,身后跟著四個抬木牌的差役。
木牌上貼著巨幅《夜市管理條例》,最醒目的是朱筆圈出的“嚴禁隨地便溺,違者罰掃街三日”。
“好家伙!”朱元璋的竹杖差點戳到條例上,“陳小子,你這規矩比朕當年的《大誥》還細!”
老人瞇眼細看,發現條文竟細分到“攤主需自備帶蓋泔水桶”這種程度。
銅鑼聲忽然在街角炸響。
“都聽好了!”藍衣漢子踩著條凳吼,“攤與攤間隔六尺,垃圾按綠灰兩色分類!”
他變戲法似的從腰間解下個鐵皮喇叭,“尤其是賣油炸果子的——”喇叭將尾音拖得老長,“油渣不許倒進排水溝!”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