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金陵夜市的熱鬧逐漸被拋在身后。
朱元璋一行人沿著秦淮河畔的石板路緩步前行,河面倒映著兩岸的燈火,微風拂過,泛起粼粼波光。陳寒見時機成熟,便提起了朱幼薇想要創辦女子紡織作坊的計劃。
“老爺子,幼薇最近有個想法,想跟您商量。”陳寒側頭看了一眼身旁的朱幼薇,見她神色堅定,便繼續道,“她打算在大明工程學院的基礎上,獨立開設一個女子紡織作坊,招收女工,讓她們通過手藝賺錢。”
朱元璋聞言,腳步未停,只是微微挑眉:“哦?女子紡織作坊?說說看。”
朱幼薇上前一步,聲音清亮:“皇祖父,孫女并非一時興起。如今大明雖繁榮,但女子地位依舊低下,許多女子空有才智卻無處施展。若能成立紡織作坊,讓她們憑本事賺錢,不僅能改善家境,也能讓世人看到女子的價值。”
陳寒接過話頭,語氣沉穩:“老爺子,我支持幼薇的想法,但此事并非易事。要讓女子真正有說話的權力,光靠口號不行,得讓她們先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只有能掙錢,才能挺直腰桿。”
朱元璋沉默片刻,目光深遠,似在回憶什么。半晌,他緩緩開口:“你們說的,咱明白。當年咱打天下時,馬皇后她們這些女人在后方可沒閑著。她們織布、籌糧、安撫將士家眷,甚至幫著處理軍務文書。若非她們實實在在做事,咱在前線哪能安心?”
他看向朱幼薇,語氣難得溫和:“幼薇啊,你想讓女子有地位,這沒錯。但你要記住,任何人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都得先證明自己的價值。馬皇后之所以能得咱敬重,不是因為她是誰的妻,而是因為她做了什么。”
朱幼薇眸光閃動,認真點頭:“孫女明白。皇祖父的意思是,女子若想改變現狀,就得拿出真本事來,對嗎?”
朱元璋“嗯”了一聲,又道:“紡織作坊是個好開端。女子若能靠手藝養活自己,甚至比男子掙得多,旁人自然不敢小覷。不過……”
他話鋒一轉,看向陳寒,“此事涉及風氣變革,阻力不小。你打算如何應對?”
陳寒早有準備,從容答道:“老爺子,我已命工程學院改良紡織機,效率可提升數倍。屆時,女子紡織作坊不僅能產出優質布匹,還能以低價搶占市場。只要女子能創造實實在在的利益,商人逐利,自然會支持。至于那些酸儒……”
他輕笑一聲,“他們若敢阻撓,便讓他們看看,到底是他們的嘴皮子厲害,還是女子的織布機厲害。”
朱元璋聞言,哈哈大笑:“好!咱就喜歡你這股子勁兒!”他拍了拍陳寒的肩膀,“既如此,你們放手去做。若有需要,咱給你們撐腰。”
朱幼薇欣喜萬分,連忙行禮:“多謝皇祖父!”
朱元璋擺擺手,語氣感慨:“其實啊,咱早就看那些迂腐文人不滿。他們口口聲聲‘男尊女卑’,可若女子真能頂半邊天,于國于民都是好事。咱雖老了,但不糊涂。”
陳寒點頭附和:“老爺子英明。其實,女子若能參與生產,大明的人力資源便能翻倍,國力自然更強。”
朱元璋瞇起眼,似在思索:“這話在理。當年馬皇后若能參政,咱的擔子也能輕些。”他頓了頓,忽然問道,“幼薇,你這作坊準備招多少人?”
朱幼薇早有規劃,答道:“首批計劃招收五十人,若成效顯著,再逐步擴大。”
朱元璋沉吟道:“五十人……規模不小。這樣,咱從內庫撥一筆銀子,算作支持。另外,你們可先從軍中遺孀和貧苦女子中挑選人手,她們最需這份活計。”
朱幼薇感動不已:“皇祖父體恤百姓,孫女定不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