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超過兩千,秦軍就出線,斷其東岸糧道!”
“你不是在暗殺,你是在給他們劃界!”
“他們接一個神奴進門,我就奪他們一袋米!”
“接五個,我就燒他們一條糧倉!”
“接一營,我就讓他們整個東線軍饑三日!”
“從今天開始!”
“這場仗,不是看我們打得贏!”
“是看他們撐得住!”
“我們不是要屠國!”
“我們要拉他們所有人,看他們愿不愿意為了供幾個舊神殘黨,全境吃三年苦!”
“誰愿意!”
“我就陪他吃!”
“看他能不能吃出一個新神來!”
“誰不愿意!”
“那他就把門關上,別讓人進!”
“從現在起,我們不打神了!”
“我們打的是那些愿意繼續給神騰地兒的活人!”
“他們能給,就看他們值不值得我們一刀砍下去!”
金斷灘是望海岸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三面臨海,一面貼崖,海浪不斷,礁石密布,潮漲時只能靠窄道搬運物資,潮退時才有一線運輸通路。
但恰恰是這種天然的不便,成了敵人最后一處轉運口的屏障。
東瀛殘黨與高麗舊部將其作為水路中繼,甚至在灘外數十里布置了浮舟陣列,一旦秦軍追擊,便可順水后撤,返回島鏈后方。
而灘口內側,則是塔瑯與秘血兩國共同設下的糧石倉庫,三道重營,中營為石構糧庫,兩側為油布帳營,運糧車每夜由百人車隊接送入山,再轉運進西域腹地。
趙應天帶東風軍第三海擊營第五連,夜渡至金斷灘北線。
夜色未明,風頭極烈。
第五連分為三隊,先潛入礁線下方各落腳點,破浮舟基石,割錨線三十余處,隨后轉入崖道,布設碎石崩落點,最后再由趙應天親自率二十人從主潮口直登灘心。
他們沒有用火。
他們也沒喊殺。
他們只做了一件事—在潮水漲起時斬斷浮舟通道,然后趁夜風未變時斬斷車道鎖鏈。
整片金斷灘成為死地。
敵人動彈不得。
第二夜,浮舟陣因錨石斷裂而紛紛飄移,數十艘小舟被迫撞入礁岸。
趁其調陣時,趙應天發動突襲,率全隊強攻中營,斬其守備二百三十余人,奪糧三百擔,焚油庫兩座,燒糧倉一座,毀糧具千余件。
糧庫守備嘗試啟動山路撤線,卻發現山路之上早已被白云飛騎營截斷,騎軍配重騎遠程強弩封路,強斬退兵百余,敵方主將“塔連薩”被活捉后拒不投降,夜間自焚于灘口帳營。
趙應天將其余俘虜帶至海邊,只說一句:
“你們是送糧的,不是信神的!”
“那你們該明白,現在誰不想吃飯!”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