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人不動刀,不動甲,他們動的是時間。
他們只等著你松懈、換人、懶查。
他們的戰術,不是沖鋒,而是“等”。
而這正是最危險的。
秦浩聽完,冷聲一語:
“他們不是部隊!”
“他們是病灶!”
“等我們哪天以為自己已經贏了,他們就爆出來!”
“到那時,我們不是殺得慢!”
“是殺得不清!”
“白云飛!”
“你的人收攏邊地四郡移民名冊,每一戶必須三年內落戶登記,否則一律打回查線!”
“誰不愿查,誰就不是我們的人!”
“趙應天!”
“你的人進塔瑯南口,不準打!”
“你只站在那兒,列陣三日!”
“你不殺人!”
“你只看他們敢不敢出門!”
“我就要他們知道,我們不怕他們藏!”
“只怕他們覺得我們不查!”
“從現在起!”
“誰敢再說‘歸順舊部’、‘老營遺子’、‘邊地善戶’!”
“全部納入重審名冊!”
“你要是是,沒事!”
“你要不是—那你一戶人,就準備全死在戶口上!”
張青松當夜命各文官署啟用“內籍復查令”,每一名附民、兵戶、邊戶三年內皆要重新填報過往、源籍、親屬、通名、鄉貫,交由律軍復審、地錄復對、左坊復核,層層查清,層層掛名。
不是不信人。
是這場仗走到了后半段,真正的敵人已經不是在墻外敲門的。
是那群已經坐在屋里,穿著你的衣服,用著你的印章,吃著你的糧—卻等著你一閉眼,就拿你親手寫給他的刀來割你喉嚨的那種人。
這不是戰爭的余波。
這是內戰的前兆。
秦浩很清楚。
這場仗不能再停。
更不能松。
只要這些人還敢在這片地上找下一次的空子,他的刀就不能收。
歸辛樹率夜刃營七隊在石縫嶺西段設立新的巡邏哨所,每日交替兩班,一班駐守、另一班潛伏,在不驚動山民、不暴露隊形的前提下,對山道一線進行深度排查。
第五天夜里,夜刃斥候在三道嶺后山一處“舊驛遺址”中發現大量鐵軌印痕與布料壓痕,經測算應為近十日之內形成,鐵軌交錯、布痕不規則,表明此地曾被臨時轉為物資打包與換裝場。
順著痕跡一路南查,夜刃小隊于嶺腳低洼處發現埋地縫道,全長二十丈,深四尺,底部密封油布,邊沿為草席覆蓋。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