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罷,李自成又端起了一杯酒,然后笑道:
“來,兩位兄弟,咱們再喝一杯!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難,我們都要一起面對,這碗酒就當是為我們接下來的行動壯行!”
下一秒,三只酒杯碰撞在了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
緊接著便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很明顯,他們自認為已經做好了萬全的計策。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計策終究是要落空了。
因為朝廷那邊已經開始計劃把河南的所有百姓、還有一切的物資都遷移到周邊的省份了。
等到把百姓和物資都遷移走,河南就會變成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
到時候留給他們的只有一個空殼而已!
屆時他們的日子將會更加艱難,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都不好說。
而這一切,李自成他們還渾然不知,依舊沉浸在自己所謂的萬全計策之中。
就在李自成他們滿心幻想著屬于他們的美好未來時,京城這邊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地進行著。
關于把河南的百姓遷移到河南周邊省份這件事,毫無意外地經過了崇禎的同意。
甚至當天下午的時候,崇禎便主動召集了幾位心腹大臣,就此事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并且最終確定了下來。
當然,這件事兒最終還是以崇禎的名義正式發布的圣旨。
說實話,崇禎起初心里是有些不情愿的。
因為他心里明白,強迫一個省的百姓離開他們世代居住的家鄉,這可不是一件輕描淡寫的小事兒。
沒準在遷移的過程中,這些百姓會一邊走一邊在心里罵他這個皇帝。
可崇禎也深知這其中的利害關系,一旦把百姓都遷走,河南就會變的空空如也。
如此一來,李自成的隊伍就失去了兵力來源,無法繼續壯大。
所以,崇禎在經過一番權衡之后,最終還是咬了咬牙同意了這個計策。
并且當天下午,內閣就準備好了圣旨,迅速發往了各地。
接下來的幾天里,天氣愈發涼爽了起來。
京城周邊的樹木漸漸泛黃,就連那煤山上赫赫有名的歪脖子樹,也未能逃脫這秋意的侵襲,葉子慢慢由綠轉黃,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而伴隨著天氣逐漸轉涼,這也預示著冬天已經近在咫尺了。
更何況大明如今正處于小冰河時期,氣候異常寒冷,一旦入了秋,就應該早早地開始準備過冬的物資了。
京城百姓們自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京城內呈現出了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
棉花、煤炭、木材、蜂窩煤等等所有的取暖物資都成了搶手貨,全部都快賣的脫銷了。
特別是蜂窩煤,更是備受百姓們青睞。
即便京城里已經有不少商家從事這個行業,開設了大大小小的蜂窩煤作坊,可蜂窩煤還是賣得極其緊俏。
這是因為百姓們來買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幾百塊幾百塊地買,仿佛生怕買少了,這個冬天就會挨凍似的。
要知道京城可是有著一百多萬人口,這么多人所需的蜂窩煤數量,絕對是一個龐大到驚人的數字。
因此所有的商家也都在加緊生產蜂窩煤,以保證供應。
不過好在總體來說,京城的物價還算平穩。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大明國營商鋪,近半年以來,大明國營商鋪一直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嚴格控制著京城的物價。
那些商販要是膽敢把東西的價格定得太高,老百姓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到大明國營商鋪前來采購東西。
而且大明國營商鋪是由國庫直接供貨的,貨源充足,也不存在什么斷貨、缺貨的問題。
這就導致商家們要是想繼續做生意的話,價格方面肯定不敢高過大明國營商鋪。
不過朱慈烺還是十分體諒這些商人的,因此控制物價的時候也會給他們留足一定的利潤,以確保他們能繼續把生意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