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為了防止依舊有一些窮苦的百姓無法順利過冬,朱慈烺還特意下令在各地新建一些房屋。
這些房屋的內部布局有點類似于大通鋪,一排排整齊地排列著。
等到下雪的時候,屋里時時刻刻都會點燃蜂窩煤用來取暖,以確保住在這里面的人不會挨凍。
不過,這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隨便進來的,只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人。
而且在這里每天還供應三餐,不過在這里就別想吃得太好了,每天三碗稀粥,保證清湯寡水,只能維持一個人活下去而已。
但這并非是因為朱慈烺心狠,故意苛待這些百姓,而是他心里明白,要是這里吃得太好的話,那些本來家里有糧,可以順利過冬的百姓肯定會眼紅,說不定就會聚集到這里來。
這樣一來,就會給朝廷帶來很大的負擔,也違背了朝廷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的初衷。
所以,必須把這里的條件搞得艱苦些,才能讓那些真正走投無路的人得到救助。
與此同時,京城的水泥路也在如火如荼地修建著。
工部的官員們心里都清楚,入秋之后馬上就要下雪了,一旦下了雪,施工就會被迫停止,所以他們必須趕在下雪之前修建完京城的道路。
不然完不成任務,工部可是要挨罰的。
畢竟之前工部可是承諾過,會在今年下雪之前修建好所有的道路。
因此最近一段時間,工部簡直是忙得不可開交,所有人忙的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原本的計劃是只在白天干活,晚上不用干的,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搞成了二十四小時輪班制。
晚上的時候,工地上就使用了燭火、燈籠等等一切照明物品,將整個工地照得亮堂堂的。
然后工人們分工明確,有的搬運石料,有的攪拌水泥,有的鋪設路面,忙得不可開交。
雖然可能會影響一些百姓的休息,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好在最近沒有下雨,所以工程也沒受什么影響,進展的還算順利。
總的來說,再過一個月左右冬天就會來了,到時候京城將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這個寒冷的季節。
這一天,兵部尚書李邦華正在內堂專心致志地處理公務。
內堂里十分安靜,只有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的聲音。
突然就在這時,一個官吏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手里還緊緊拿著一封書信。
“大人,這是從宣府發來的奏疏,請您過目。”
官吏說著,雙手將書信遞到了李邦華面前。
宣府發來的?
李邦華聽到這話多少有些意外,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書信。
也不怪李邦華會感到意外,畢竟現在所有涉及軍情的奏疏到了京城之后,大多數都會直接送到東宮,由朱慈烺親自過目。
可這封奏疏卻是送到兵部的,那么只能說明一件事情,就是這份奏疏上所說的事情不是很緊急,所以才會按照原來的規矩送到兵部。
想到這里,李邦華這才不緊不慢地說:
“知道了,你下去吧。”
那官吏聽到這話,恭恭敬敬地將書信放在桌上,隨后便轉身離開了。
緊接著,李邦華拿起書信仔細一看,就發現這份奏疏果然是從宣府發來的,而且還是宣府總兵秦良玉親筆所寫。
李邦華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打開了這封奏疏。
粗略地看了一下之后,李邦華的嘴角突然露出了一絲苦笑。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