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雖然回宮了,不過一回來就一直待在后宮,同樣沒有上朝。
哪怕有朝臣求見,崇禎也從不搭理。
這讓大臣們憂心忡忡。
大家都在猜測皇帝這是怎么了?
怎么太子一離開,皇帝就不上朝了?
是身體不適,還是真的只想求仙問道?
但好在京城還有內閣處理政務,所以暫時沒出什么亂子。
內閣的大臣們每日都在忙碌著,處理著各種繁瑣的事務,盡力維持著朝廷的正常運轉。
猶豫一下之后,李邦華打算先去找內閣商量此事,因為他擔心自己也見不到崇禎。
緊接著他二話不說,直接將奏疏揣在懷里,然后直接奔著皇宮而去。
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腳步也顯得有些急促。
他不知道內閣的大臣們會做出怎樣的決定,也不知道這件事最終會如何收場。
與此同時,內閣值房之內,四位內閣大臣正各自沉浸于繁雜的公務之中,手中的毛筆在宣紙上沙沙作響。
各種奏章、文書在他們面前堆積如山,仿佛一座座等待他們去攻克的山丘。
自打朱慈烺雷厲風行地對內閣進行了一番整頓之后,這內閣里的氣氛,如今也是漸漸變得和諧融洽起來。
以前的時候,在這內閣之中,幾位內閣大臣彼此之間都在明爭暗斗。
空氣中時常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又微妙的火藥味。
這就導致有時候連國家大事都會耽誤。
可如今,情況已然大不相同。
雖說他們心底偶爾還是會閃過一些私心雜念,但比起從前那劍拔弩張、互相傾軋的模樣,實在是好了太多太多。
即便在處理政務時,彼此之間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也會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商量探討。
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借著意見不合的由頭,肆意打壓對方,搞得內閣里烏煙瘴氣。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之前朱慈烺殺的人太多了
然后他們就怕了!
他們害怕要是再搞黨爭的話,下一個死的可能就是他們了。
比如說什么內閣大臣位極人臣,之前的周延儒不也是位極人臣嗎?
還不是說殺就殺了?
再真正強勢的皇權面前,哪怕是位極人臣的內閣大臣,也是隨時可以被‘處理’的角色。
此時的內閣,安靜得仿佛能聽見每個人的呼吸聲。
幾位大臣都全神貫注地埋頭于手中的事務,唯有那偶爾傳來的翻動紙張的細微聲響會打破這份寧靜。
然而,這份寧靜并未持續太久。
因為就在這時,門口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小太監跑了進來,氣喘吁吁地稟報道:
“諸位大人,兵部尚書李邦華李大人求見,說是陜西那邊有重要軍務,要和大人們商議。”
聽到這話,正在專心致志批閱奏疏的薛國觀率先放下了手中的毛筆。
然后微微抬起頭,目光中帶著一絲疑惑道:
“陜西送來的軍報?”
小太監趕忙躬身,小心翼翼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