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上前去,拍了拍孫守法的肩膀說道:
“好!好!你們都是朝廷的忠勇之臣,你們放心,等你們回來,本官一定會奏請朝廷,為你們加官進爵,讓你們得到應有的賞賜和榮譽。”
“就算你們不幸殉國,本官照樣會為你們請功,你們的官職和爵位由你們的子孫承襲,讓你們的家族得以榮耀。”
“你們的名字也將永遠留在史書之中,為后世所銘記。”
眾人聽到這話,趕忙跪謝孫傳庭。
“多謝大人!”
這一刻,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緊接著,經過了簡單的整備之后,一支十三人的宣旨小隊便離開了潼關。
他們騎著快馬,揚起一路塵土,準備前往李自成的大營。
與此同時,農民軍這邊,李自成正端坐于營帳之內,眉頭微蹙,似在思索著當下復雜的局勢。
突然就在這時,一名將領神色匆匆地闖入營帳,單膝跪地,聲音略帶急促地稟報道:
“闖王!明朝的皇帝有回信了,而且孫傳庭馬上就要派人來宣讀明朝皇帝的圣旨!”
營帳之中,原本安靜的氛圍瞬間被打破。
李自成猛地抬起頭,瞪大了眼睛,一臉震驚地看著眼前的將領,難以置信地問道:
“你說什么?”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驚愕與疑惑,畢竟在他看來,朝廷的辦事效率向來不高,此次的反應速度著實超出了他的預料。
要知道從他們提出和談條件到現在,也就過去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而已。
在李自成的印象里,崇禎向來是個優柔寡斷、喜歡拖拖拉拉的人,怎么這次如此迅速就有了回復?
這背后會不會有什么陰謀?
一時間,他的心中不禁泛起了層層疑云。
然而那將領則是繼續說道:
“此事絕對不會有錯!孫傳庭派來宣旨的人已經在路上了!”
此時,坐在一旁的羅汝才和張獻忠臉上同樣露出了納悶的神情。
羅汝才微微皺眉,摸著下巴思索著什么,而張獻忠則忍不住嘟囔道:
“這朝廷的反應也太快了吧?怕不是其中有什么陰謀?”
他們和李自成一樣,都覺得這次朝廷的舉動有些反常,仿佛隱藏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然而盡管心中充滿了疑慮,但羅汝才還是很快鎮定下來,他清了清嗓子看向李自成說道:
“闖王,不管如何,既然朝廷已經有了回復,孫傳庭也要來宣旨,那么咱們自然還是要見一見的,不然這和談也進行不下去了。”
“咱們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透露出一種睿智與冷靜。
李自成聽到這話,微微點頭,算是同意了這個說法。
他深知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能因為一時的疑慮而影響接下來的計劃。
隨后,他揮了揮手,示意來人退下,然后又喚過一個親衛,吩咐道:
“既然是崇禎的圣旨,那么你們也準備一下,將這里布置得莊重些,不要給咱們丟臉了。”
“咱們雖然是一群草莽出身,但也不能失了禮數。”
親衛聽到這話,笑著答應下來,然后便開始忙活起來。
隨后李自成便不再多話,而是來到了另外一處營帳之中,羅汝才和張獻忠見狀,也連忙跟了過來。
李自成壓低了聲音,小聲問道:
“羅先生,你覺得朝廷的圣旨上面會寫什么?崇禎會不會答應我們的要求?”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與擔憂,畢竟這次和談的結果將直接關系到他們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