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未必是好事。"李向陽放下報紙,若有所思地說道。
馬慶福不解地看著他:"這不是好事嗎?咱們廠出名了,以后招工、找客戶都容易多了。
"樹大招風的道理你不懂?"李向陽走到窗前,看著院子里玩耍的兒子,"現在咱們還是小廠,低調發展比較好。
馬慶福撓了撓頭:"那現在怎么辦?報紙都發出去了。
"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做好準備。"李向陽轉過身來,"接下來可能會有各種檢查,各種'學習交流',咱們要提前做好應對。
果然,從第二個星期開始,工廠就迎來了一波接一波的"參觀學習"。
縣里的其他企業、鄰縣的同行、甚至省里的考察團,都要來看看這個"質量管理創新"的典型。
"李總,又有人要來參觀。"辦公室秘書小劉敲門進來,"這次是地區的工業局。
李向陽放下手中的文件,揉了揉太陽穴:"安排在什么時候?
"明天上午九點。
"知道了,通知劉老師準備一下。
劉萬山接到通知后,苦笑著搖頭:"李總,這已經是這個月第八批參觀團了。工人們都有些煩躁了,說影響正常生產。
李向陽理解工人們的想法。頻繁的參觀確實會打亂正常的生產節奏,但這種情況下,強硬拒絕也不現實。
"這樣吧,以后參觀時間統一安排在下午。"李向陽想了想,"上午是生產的黃金時間,不能被打擾。
"那如果人家指定要上午來呢?
"那就說我們下午有專門的參觀接待時間,這是為了不影響產品質量。"李向陽頓了頓,"誰要是不同意,那就別來了。
第二天下午,地區工業局的考察團如期而至。
領頭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干部,姓趙,看起來很有威嚴。
"李廠長,久仰大名。"趙局長主動伸出手。
"您客氣了,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李向陽謙遜地回應。
參觀過程中,趙局長問得很仔細,從原料采購到成品檢驗,每個環節都要了解。
"你們的廢品率確實很低。"趙局長看著統計表,"這在我們地區的企業中算是少見的。
"主要是制度執行得比較嚴格。"劉萬山在一旁介紹,"每個工序都有明確的標準,不達標的絕對不能流到下一個環節。
"那這樣不會影響效率嗎?"考察團中一個年輕干部問道。
"短期看可能會影響一些,但長期來看,效率反而更高了。"李向陽解釋道,"因為返工的時間節省了,客戶投訴也幾乎沒有了。
趙局長點了點頭:"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這話說得對。
參觀結束后,趙局長單獨找李向陽談話。
"李廠長,你們廠的管理模式很有推廣價值。"趙局長開門見山,"地區準備在全區工業企業中推廣你們的做法。
李向陽心中一緊,這正是他擔心的事情。
"趙局長,我們的做法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企業。"李向陽委婉地說,"每個企業的情況不同,可能需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