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負若有所思。兩漢最重讖緯與天象,巫道方士的活動,絕不僅限于底層,在上層也有不俗的影響力。而像大賢良師張角這樣天下聞名的“仙師”,更是藩王、宦官與世家大族的座上客!
若是不為了百姓舉事起義,大賢良師張角最后的地位,必然能與五斗米道的天師們等同。他不僅能有生前的榮華,更能開宗立派、建祠立廟,有死后千百年的香火供奉,成為道門祖師之一…
“也罷!看在200斛麥稻的份上…等災疫過后,我會親去安平國一趟,為安平王占卜一二。留兩句卜辭,再募些糧食回來,讓你們也都多嘗一嘗稻米。”
片刻沉吟,張角笑了笑,應下了這個占卜的請求。他看向馬元義,馬元義就點點頭,把這次募糧的經歷說完。
“從安平縣南下,兩日便是南宮縣。南宮并無世家,但有豪族高氏,也擁田數千畝,武裝了數百仆役。高氏對老師的巫道醫術,很是敬畏與尊崇。他們出了300斛粟米,求取了符藥、符水、辟邪符,立了供奉的黃天神位,又送了弟子30輛運糧的牛車…可謂是愿為太平門徒,虔善至極了!…”
“地方豪強,南宮高氏,信奉黃天…”
張承負又記下了一個名字。比起世代高門、自矜疏遠的世家大族,這些新興的地方豪強,對太平道的親善態度,就有些值得琢磨了。
他們有的是虔信鬼神,有的是希望利用太平道擴張。而更多的,則是受過太平道醫治的恩惠,或者在舊有的體制中舉不了孝廉,想要野心勃勃的再往上走。
在太平道根本的冀州之外,各地三十六方的渠帥方主,其實很大部分,都是這種加盟的地方豪族。毫無疑問,他們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但他們真的是可靠的力量嗎?
“天下失德,這些豪強想要的是什么呢?真的是太平道嗎?甲子開太平,免去生靈苦。這真正渴望太平的,只有最底層的百姓啊!…”
張承負闔上眼睛,世間的迷霧散去,真正的道路清晰可見。而大師兄馬元義已經講完了這次募糧的經歷,笑著說道。
“老師,幸不辱命!弟子這次募糧,合計募得1700斛糧食,應該足夠賑濟前來的災民了!等辛師弟再募糧回來,應該還能攢下些余糧,當成種子,發給本郡的門徒夏種…嗯,今年這缺水的情形,種麥是不用想了,種粟也夠嗆。我看,還是把豆子都留下來,讓信徒種一季菽,也恢復下田里的肥力!…”
“不錯!元義,你辛苦了!…”
張角伸出手掌,觸了觸馬元義的額頭,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了少見的笑容。隨后,他又問道。
“元義,新到的災民數量眾多,疫病也很重。我讓你收購的治疫藥材,你收了多少?”
“噢!老師,藥材…”
聽到這一句問,馬元義面露苦色,聲音也低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