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歲…呃…四歲在看桑蠶,給它們喂葉子!蠶能吐絲,官府派出的稅吏收,能抵好些算錢!…”
童子們爭相回答,這種田間的辛苦,是他們所熟悉的,也是無數底層農民一輩子都在做的。習慣了農活的人,并不覺得農活有多苦。而真正苦的時候,是當官府的稅吏下來,既要收取田租,又要索要算錢,還要苛捐雜稅的時候!
這其中,尤其以索要的“算錢”最為可怕。因為,鄉間的農戶,嚴重缺少獲得銅錢的機會。每年收算錢的時候,整個鄉里的糧食都會跌價。擁有銅錢的商人與大戶,會盡可能的壓低糧價,來從賣糧換錢的農戶手中,多盤剝一道。而農戶們也不得不賤賣谷物,否則交不上“算錢”,官府的處罰會更為可怖。稅吏們借著由頭發揮的話,農戶輕則賣牛賣地,重則家破人亡…
“嗯,是啊!種地不苦,這是在播種希望。有了希望,日子又怎么會苦呢?而真正的苦,是自己辛苦種下的希望,被強行奪走!帝力于我何有哉?不過是千百年前的美好想象罷了…”
張承負笑著搖頭,不再提這些。他把黃牛系在樹下,看著金色的晚霞,唱起種豆農歌的剩下幾段,就像展望著幾個月后的豐收。
“雨后苗初出,先鋤一遍草。若遇干風起,鋤頭趁早到。
兩月苗如掌,鋤根培得牢。三月藤漸壯,須防露水澇。”
這是出苗之后的忙碌,鋤草是非常累的苦活,雜草是怎么除都除不盡的。而每次鋤后培土,才可以防止倒伏。若是降雨太多,還要盡量排水,防止低洼處澇淹。當然,在眼下旱災頻繁的冀州,這卻是求之不得的煩惱了。
“花開蝴蝶繞,結莢手勿攪。若見蟲咬葉,掐去莫遲了。
四月鞘已滿,五月日頭少。豆干響粒動,是時收回了。”
等豆子長成開花,蝴蝶翩翩而來,就會是田野間最美麗的風景。各種害蟲也會冒出來,都得靠農民用手除去。再等種下四個多月后,豆子收獲的時節到了,天空飛的雀鳥,地里鉆的老鼠,都會聞著香味趕來。
豆子其實還好些,豆粒太大,又有豆莢包裹,一般的鳥不會吃。而麥子長成后的麥香,引來的鳥群,才是烏壓壓的一片。要盡可能的留住收獲,農民就要守在田邊地頭睡,忍著蚊蟲叮咬,不時地驅趕鳥獸才行。而豆子長得更久些,直到豆苗完全枯死,便能再多一點收獲。田間的收成,都是這樣一點點攢出來的。
“割藤撣土灰,打場勤翻攪。一篩一簸凈,裝囤防鼠咬。
豆剩好留種,明年再重造。世代種菽人,粒粒憑辛勞。”
斜陽下,張承負嘴角帶笑,童子們笑聲清亮。老牛沉聲哞叫,蟬聲也歡快悅耳。一曲農歌唱盡,最后的最后,就是淳樸的祝愿。愿田地豐收,豆谷滿倉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