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對視了一眼,默契的笑了笑。張承負請老人家繼續說,李老漢就指了指西邊的河坎,估算道。
“剛才走過了,東西大概是八十丈。八十丈寬、百十丈長,合在一起,大概就是百畝!需要挖的土方量不多,往下挖個半丈,把土夯實就行。要是趕時間,挖個半丈折半也就夠了。后面主要的活計,都在筑壩上!趕得緊些,村里湊三百人出來,初冬就能修好!…”
“嗯…”
張承負拿出張黃紙,用隨身帶的的炭筆,寫著計算起來。他剛才走過來,測出東西是78丈,南北是112丈,一漢丈是2.31米,一漢畝是461平方米。而乘乘除除算了半天,還真是101畝!
李老漢取整估算出來的結果,和他仔細手算出來的,其實相差不大。這種精度,其實足夠在農業生產與水利工程里用了。或許,他教給童子們的術算,也可以再加一些簡化估算的辦法…
“挖上小半丈,算1米。百畝是4.6萬平。那就是4.6萬土方的挖土量?村里出300人,老弱婦孺2人折算1丁,大概200多丁。520個少年童子,折算260丁。我一個人的力氣能算2丁…估計一人百方的挖土量,挖兩個月也就每天1-2方多,確實不算大!”
“至于筑壩112丈,高2丈。壩頂寬半丈,下面寬一丈半,按平均1丈來算。大概是2千8百方的筑土量,也還行!挖出的土方,可以就地筑壩…”
張承負細細算了片刻,心里算是徹底有了譜。術算就是用在這種時候的,用在真正的生產建設里的。旁邊的李老漢看著他在黃紙上“卜算”,倒是唬的閉了嘴,半點不敢打擾。好一會后,看張承負算完了,他才小心湊上前,問道。
“張…仙師,你算出來了嗎?”
“嗯,算出來了。”
“那這一卦,是吉是兇?這陂塘能不能修?要不要弄個羊頭祭祭?…”
“?…”
張承負睜大眼睛,看了看黃紙上的算術,又看了看小心翼翼的李老漢。數息后,他反應過來,啞然笑道。
“阿公,是吉的!吉的很!…”
“噢!吉利就好,吉利就好!那,要修陂塘嗎?”
“修!肯定修!眼下豆子種完了,田里活不多,可以先把壩底劃出來,開始挖土方。等秋末收完豆子,全莊上下一起動手,再把壩筑出來!”
張承負眼中含笑,看著這規劃中的陂塘,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不過,他還是先按捺住了立刻動手的念頭,笑著道。
“對了,再開工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
“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