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靜無聲,夜色如舊夢,天地若安眠。齊天廟中,篝火輕晃,拉出兩個搖曳的長影。兩名太平道人相對而坐,都頭戴黃巾,都有了霜雪的鬢角,有了蒼老的臉。
五十年的求道歲月,如同滄桑的河水,在兩人的臉上,沖刷出溝壑紋路。而未曾熄滅的天下理想,像是安靜燃燒的火,從胸口燃到眼中。只因為那一句話…
“立黃天,與百姓同道!…”
雪夜安靜又遼闊,就像兩個求道者心中的世界。大殿中寂靜無言,能聽見火聲輕響。
“黃天所鑒!我等七州傳道,‘外聯士族、內結宦官’,正是為了救這天下的黎民百姓。可‘與百姓同道’,說來容易,又如何去做?”
大殿中,張寶垂目不語,默然思索。太平道在天下傳播,“七州二十八郡”皆有信眾,早就不止三十六方,信徒也過兩百萬!
在這大漢的郡國地方,太平道能公開傳道活動,結社抗稅,賑濟流民災民。憑借三位大醫名動天下的威望,他們能尋到刺史的庇護,還有一部分世家的支持。
在大漢朝堂上,太平道又有十常侍的遮掩。哪怕有太尉級別的人舉告,也被大宦們壓下奏折,不讓靈帝看到。甚至,當馬元義發動前,就已經拉攏了皇帝身邊的大宦,冒死參與了政變!
“聚三公、連九庶”,上連皇帝身邊,下到百萬黎民。這種起義造反的浩大聲勢,可謂是華夏歷史上的獨一份,是秦漢鬼神方術,與外交縱橫術的頂點!
然而,這場無論宦官士族、豪強黔首都牽連參與的大起義,又隨著黨錮解除,伴隨著宦族立場的游移,士族豪強們的反戈一擊,伴隨著三位精神領袖的身死,被飛快的鎮壓下來!
最終,第一次黃巾大起義,百萬黎民掙扎求活,化作的尸骨與血,只是徹底擊倒了漢室的統治人心,鋪平了州郡軍閥的割據野心。而后,漢室轟然倒下,步入殘酷的諸侯廝殺、漫長的三國亂世,直到短命不堪的兩晉世家門閥…
“兄長!翻遍史書,這與百姓同道,又從何處能見到?是成周末年?還是前秦末年?又或是前漢末年?…我思來想去,卻無一處相合!”
聽到張寶急切的問詢,大賢良師沉吟不語。站在這東漢末年,他們所能見到的前朝太少,能參考的造反經驗,也太少了。許久后,大賢良師才反問道。
“仲弟!若按我們之前的路走,哪怕推翻了漢室朝廷,這地方上還是世家大族們說了算,甚至會勢力更大!可這五年三次大疫、四次大災,這些世家大族的表現…又真的可堪信任嗎?”
“.哎!”
張寶無言以對,只能嘆息。當災疫到來,這些世家大族在地方閉門自守,安然宴飲,卻無人挺身而出,去組織救疫,拿出糧食去救災。
可當災疫過后,大族們卻又紛紛站出來,貪婪橫暴,大肆侵吞周圍土地、把村落變成家族莊園、收納活下來的丁壯為佃農。
若是還讓這些大族把持著地方,那哪怕朝廷被推倒了,黔首小民們,又真能改變什么,真的過上什么太平日子嗎?那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佃農,又何時有過世家主人的體恤?能比官府少收上那么一點,就已經是還不盡的恩情了!
“兄長,世家大族縱然貪鄙,但總是能維持地方的秩序。千百年來都是如此,若是不依仗他們,又如何去治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