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雅笑著說:“李老板,兩位師傅都在這,您吃著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盡管提。咱們大家伙一起研究改善菜。”
李哲望向一旁的王建軍,“哥,你先說。”
王建軍以前都沒吃過正經川菜,他能說出個啥?
“兩位師傅的廚藝都很好,就是越吃越辣。我覺得是不是再加幾道不那么辣的菜?畢竟,這一伙來吃飯的人里面,總有不能吃辣的。”王建軍見眾人都望向他,有些忘詞了,停了一下才繼續說:
“就比如說一家人來吃飯,大人能吃辣,小孩不能吃;如果咱們餐廳沒有小孩吃的菜,大人即便想來咱們飯店,為了照顧孩子的口味,他們也會選擇其他飯店。”
譚靜雅拿出一個本子記下:“我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很多川菜館確實有這個問題。不光小孩不能吃辣,有些女士也不愛吃辣的。”她又對著一旁的閆紅芳說:“閆姐,回頭您再試做幾道拿手菜,讓李老板嘗嘗。”
閆紅芳答應得很痛快:“沒問題,我回去再琢磨琢磨。”她跟著不少師傅學過廚藝,但沒有一個人愿意正式收她為徒,她學的廚藝很雜,對于改良菜并不排斥。
譚靜雅又望向一旁的李哲:“李老板,您覺得有什么要改進的地方?”
李哲笑道:“這些菜的味道是沒的說。不過,這個宮保雞丁和水煮牛肉的肉量不多,沒吃幾塊就沒了;咱們餐廳用了冬菜,菜品的價格肯定不會便宜,而且菜比肉貴,我覺得可以適當增加肉的比例。”
李哲頓了頓,繼續說:“咱們要給客人留下的印象是,這家餐廳不便宜,但物有所值!同樣的菜,在咱們餐廳吃出不一樣的感覺。”
譚靜雅贊同道:“李老板說得對,愿意來餐廳吃冬菜的,都屬于不差錢的客戶,只要咱們菜用料足、味道好,哪怕價格稍高,他們也能接受。”
“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就拿這個水煮牛肉來說,你上了菜之后,很多客人不是先嘗味道如何,而是先看肉量多不多。”李哲笑著說:
“但凡你多放幾塊肉,就會給客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只要味道過得去,客人不會挑理;如果味道能更好一些,客人絕對會記住這道菜,并且留下好印象,下次還會再來。”
李哲沒經營過餐廳,這完全是從一個客人的角度考慮的。或許不全面,但確實能代表一部分客人的想法。
韓先進苦笑道:“李老板,您說的話,我都明白了。主要是以前在這家飯館養成了節約成本的習慣,一時間沒改過來。”
“沒關系,您以后不用刻意節省成本,怎么好吃怎么做。”
在李哲看來,這還是餐廳定位的問題。從這家蜀香居飯館的位置和環境看,就能猜出主要的客人是周圍胡同的居民,消費能力普遍不會太高。
但李哲新餐廳的選址在交通便利的大街上,餐廳的定位也是中高端,如果廚師用料還摳摳搜搜的,那就等于是砸了自家的招牌,即便冬菜能引來一部分不差錢的客人,也留不住。
王建軍插嘴問道:“韓師傅,我聽譚姐說,您之前就在這家飯館工作?”
韓先進感慨道:“對,我在這干了快十年了。那時候這一片可不像現在這么熱鬧,商店都沒有幾家,飯館也就我們一家。誰曾想,這胡同倒是熱鬧了,我們飯館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