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
萬安鎮信用社。
信用社大廳里生著火爐,比外面暖和不少。大廳里只有一名客戶坐在一號窗口辦業務。旁邊的二號窗口也開著,孫立國坐在窗口后面看報紙,不時喝一口熱水。
“咯吱……”信用社的門從外面推開,孫立國的目光從報紙上挪開,望向大廳對面,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走進來。
他站起身,隔著玻璃招呼道:“呦,李老弟來了。”
李哲提著網兜走進大廳,笑著問:“孫哥,您這信用社主任也親自辦業務?”
“嘿,啥主任不主任,我就是信用社的一塊磚,哪個崗位缺人就往哪里搬。”他從業務室走出來,拍拍李哲的肩膀,“走,去我辦公室聊。”
看到大廳里冷冷清清的,李哲問:“孫哥,信用社還沒正式上班?”
孫立國解釋道:“這剛過完年,辦業務的不多,也就幾個人來存取款或者詢問今年的貸款政策,兩個人值班就夠了。其他人還在輪休呢。”
兩人一前一后進了辦公室,李哲將網兜放到桌子上,說道:“孫哥,我回來的時候買了一些京城的點心,給您和信用社的同志添個零嘴。”
“又讓你破費了,快坐。”孫立國做了個請的手勢,“老弟,今兒個找我來有啥事?”
“孫哥,我今兒個來也是想咨詢一下貸款政策。”
“老弟,你還缺錢?”孫立國有些哭笑不得,一方面他知道李哲賣菜賺錢了,另一方面,李哲已經在信用社貸了十幾萬元,他還想繼續貸款——很難。
“不是我貸款,我是幫別人咨詢。”
李哲坐在對面的椅子上:“您也知道,去年有十來個人跟著我種植蔬菜大棚,他們中最早的跟著我干了將近半年,技術也學的差不多了,也想自己建個蔬菜大棚。但他們本身也沒有太多資金,就想跟我一樣從信用社貸款。知道咱們關系好,就托我過來問問。”
“老弟,你手下一共有多少個人要貸款?”
“十來個吧。”
“老弟,你跟我交個實底,他們學了你的技術,有多大把握賺到錢?”蔬菜大棚的貸款額度較高,十個人不是小數目。
李哲想了想才回答:“如果他們自己干,六七成把握能賺錢;如果有我在旁邊教導,賺錢是肯定的,差別只是多與少的問題。”
孫立國點點頭,李哲能幫著他們詢問貸款政策,本身就代表了態度。這些人本身就在大棚里干活,種菜的技術肯定是有的。
況且,孫立國也不在乎他們賺多少錢,只要能按期償還貸款就成。
“老弟,你看這樣成不成,明兒個,你把想貸款的人集中在一塊,我派信貸員下鄉直接跟他們講貸款政策。這樣也省的你在中間傳話擔責任。”
李哲痛快地答應下來:“孫哥,我聽您的。”
“那就明天上午,我讓小張去趟大營村,你跟他也熟悉。”
敲定這件事后,李哲又和孫立國提起了繼續擴建大棚的事。
年前,李哲在信用社貸了十萬元,自己又添了一部分錢,加起來能蓋20個蔬菜大棚,但因為天氣太冷,施工難度較大,只建造了十個蔬菜大棚。
天氣回暖后,李哲準備繼續擴建剩下的十個大棚,在那之前,肯定要跟信用社打招呼,支取剩余的貸款金額。
兩人把事情談妥,李哲坐車返回大營村。
卡車停在村北的路邊。老李聽到動靜趕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