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李哲一共面試了10名服務員。除了韓春燕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名應聘者叫孫躍華,24歲,簡歷上寫著他在國營餐廳干過三年服務員,是所有應聘者中工作經驗最豐富的一位……
李哲看完他的簡歷,直接開口問道:“孫躍華同志,你既然在餐廳干過,應該知道如何接待客人。如果客人催菜,你會如何應對?”
孫躍華往椅背上一靠,聲音懶散:“這種事兒見多了,直接告訴他‘后廚忙著呢’。國營飯館都那樣,客人等急了嘟囔兩句,別搭理就行,總不能跟后廚吵架去。”
他頓了頓,又補充:“真遇上胡攪蠻纏的,頂兩句也正常,咱是干服務員,不是當受氣包。”
李哲眉頭動了動,沒接話,又問:“要是看見客人自己到柜臺邊拿筷子、碗盤,你咋做?”
“拿就拿唄。”孫躍華不以為意,“客人自己動手方便,咱少跑兩步。再說了,真要過去攔,人家還嫌你管得多。”
“要是客人拿的時候沒留神,把旁邊的醋瓶碰倒了,灑一地呢?”李哲追問。
“那得讓他小心點啊。”孫躍華說得理直氣壯,“打碎了還得賠呢,國營飯館都有規矩,損壞東西照價賠。他不賠?難不成讓我賠?”
聽著聽著,李哲笑了:“孫躍華同志,我覺得客人來吃飯,就是圖個舒心——催菜的時候遞杯茶水,說句‘您稍等,我去后廚看看’;客人自己拿東西,上前搭把手遞過去,你不覺得會更好一些?”
孫躍華帶著不認同:“李老板,我在國營餐廳干了這么多年都是這規矩,客人來餐廳吃飯,咱就把菜端上去,齊活。現在是新社會,服務員也是社會的主人,不比客人低一等。”
他不以為意道:“只要咱菜做得好,價格便宜,不愁沒客人。而且服務員忙得很,跑起來腳不沾地,哪有時間一直圍著客人轉?”
李哲放下筆:“孫躍華同志,聽你的意思,對國營餐廳的做法和規矩還是比較認同的,那你為什么要離開國營飯館,來我們餐館面試?”
“嘿,我們餐廳效益不好,發不出錢。年前就發了20塊錢,連買年貨的錢都不夠。還有一大家子要養活,我不得另謀出路嗎?
我聽朋友說您這兒工資高,就過來看看。我和外面那些新人不一樣,我有經驗,餐廳的事兒門兒清。您要是雇了我,算是賺大了。”孫躍華拍著胸脯砰砰響。
譚靜雅也忍不住笑了:“你們餐廳為什么效益不好?是因為沒有客人嗎?”
“那你想差了。我們餐廳還真不缺客人。一到吃飯的點,門口排老長人呢。就是菜的定價太低,根本不賺錢。有些菜連本都撈不回來,甚至還賠錢。”
譚靜雅明白了:“你們餐廳菜價便宜,客人都是奔著圖便宜去的,所以不在乎服務。餐廳菜價低不賺錢,客人再多也白搭,還是沒辦法給你們發工資。”
譚靜雅話鋒一轉,“但我們餐廳不一樣。我們餐廳的菜價高,客人不光是吃好,還要吃得舒坦,這樣客人才樂意多掏錢。餐廳掙錢了才能給你們發高工資。”
李哲給譚靜雅使了個眼色,心想多說無益。孫躍華的言談舉止,還是國營餐館的老一套。李哲還真怕他教壞自己的新員工。
上午,李哲面試了10名服務員,其中9名通過面試,孫躍華是唯一一個被淘汰的。
同時,這也給李哲提了個醒,譚靜雅、兩位廚師和林巧梅都曾經在國營餐廳工作過。看到孫躍華這副樣子,李哲覺得也有必要跟其他人提個醒,不能將國營餐廳那一套規矩搬到自己的餐廳。
面試完服務員后,李哲接著面試幫廚。一共有5名幫廚來餐廳面試,面試地點變成了廚房。
首先測試的是基礎技能,也是最關鍵的刀功——比如現場切土豆絲,看刀功快慢、粗細是否均勻;處理蔥姜蒜是否干凈利落,有沒有浪費;肉片是否能切薄。
另外還有食材的處理,比如清洗蔬菜、去除肉類雜質、血水,處理干貨等工作。
這5名幫廚的能力都不錯,以前都有工作經驗。李哲詢問了兩位廚師和譚靜雅的意見后,將5名幫廚都留了下來。
臨近中午,蜀香居餐廳又迎來了一位面試者——吳大橋。
他就是建國飯店采購部經理常成介紹的那名廚師。
李哲上下打量著他,對方年紀不算太大,也就30歲出頭的模樣,中等個,手里還提著一個大袋子,小心翼翼地將袋子放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