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一畝地能用的也就4000到4500斤。”
他頓了頓,又算起罐頭產量:“蘇聯那邊的罐頭多是500克玻璃瓶裝,加工時得去頭尾、瀝干水,腌制后水分還得流失15%-20%。這么算下來,每罐大概得用1.2-1.5斤新鮮黃瓜。”
鉛筆在紙上敲了敲,“一畝地能出3000到3500罐,三十多畝地差不多能出五十多噸罐頭。”
“那青刀豆呢?”老李在一旁聽得認真,忍不住插了句。
“青刀豆種子顆粒大,每畝得用2.5-3公斤,也就是5到6斤。”陳守耕翻到新的一頁,
“25斤種子,頂多能種5畝地。這東西水肥得跟上,現在咱主要靠人工除草和農家肥,畝產大概1800-2500斤。
去了損耗和水分,五畝地撐死出不到3噸罐頭。”他把本子遞給李哲,“這都是理論數,實際還得看天看管理。”
李哲看著本子上的數字,眉頭舒展開:“我打算從村委會再租四十畝地,應該夠用吧?”
“差不多。”陳守耕點點頭,喝了一口茶水。
李哲把種子袋重新扎好,遞給陳守耕,“這些種子您先保管著,等我把地租下來,咱再細商量種植方案。”
陳守耕接過麻袋,沉甸甸的分量讓他眼里笑意更濃:“我今晚就做個詳細的種植計劃。”
兩人又聊了幾句,陳守耕拎著種子走了,腳步都輕快了些——這輩子還沒大規模種過進口蔬菜,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棚里只剩父子倆,老李蹲下身繼續捆竹竿,悶聲問:“老二,你種這些做罐頭的蔬菜打算干啥?”
李哲在矮桌旁坐下,給自己倒了杯茶:“爸,我想租個罐頭廠,自己做罐頭。”
李哲回村前找沈亞楠談過,中蘇貿易談判很成功,她有把握持續拿到出口蘇聯的罐頭訂單,兩人仔細討論了一番,決定租賃一個罐頭廠,生產屬于自己品牌的罐頭。
他望著棚外連片的塑料薄膜,眼里閃著光,解釋道:“京城的朋友能拿到出口蘇聯的罐頭訂單,就要酸黃瓜和青刀豆的,這東西國內種的少,咱先占住這個門路。”
種菜老李倒不怵,可……租廠子?
“你以前也沒開過廠子,這能成嗎?”老李直起身,眉頭擰成個疙瘩,“再說了,租廠子要多少錢?賠了咋辦?”
“什么都有第一次。”李哲笑了笑,“金哥答應幫我找門路,沒準還能擴展其他銷售渠道。再說了,我沒干過,二叔不是干過嘛。”
老李更詫異了:“你二叔?他在罐頭廠就是個工人,能幫啥?”
“他在廠里干了十來年,生產流程、技術啥的門清。”李哲往父親身邊湊了湊,“我打算租萬安鎮的罐頭廠,讓二叔來管生產技術,我親自盯著管理。”
他手指敲著桌面,“以前我沒管過廠子,這是短板。這次正好學本事,把這塊補上,以后事業才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