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韓主任追問。
孫濤解釋:“朝內菜市場也在外交公寓開了家蔬菜店,叫‘朝內菜市場第一涉外蔬菜店’,簡稱‘朝外蔬菜店’。我們賣什么,他們就賣什么,擺明了是搶我們生意。”
“東施效顰。”韓主任輕哼一聲,又問:“生意影響大嗎?”
“是有點影響,但我們也在積極調整應對。”孫濤答道。
李哲沒話,卻從韓主任“東施效顰”四個字里聽出了不一樣的意味,便追問:“韓主任,您覺得朝內菜市場開涉外蔬菜店,是為了賺錢,還是有別的目的?”
“想掙外匯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估計是看到崇文門菜市場受了上級嘉獎,也想效仿罷了。”韓主任笑道。
李哲點點頭,大致明白了她的意思。
韓主任忽然想起什么,又問:“對了,青禾有些日子沒回來了,她現在忙啥呢?還在種菜嗎?”
孫濤立刻豎起耳朵,他也很關心周青禾的動向,只是不好意思總問李哲。
“韓主任,您得改口了,現在該叫‘周老師’。”李哲笑著,“周老師現在給村里的種植戶做培訓,大家都很喜歡她講課,她也很熱心,忙得不亦樂乎。”
韓主任笑了笑,又轉向業務話題:“到種植戶,你們四季青公司今年的蔬菜大棚規模有多大?”
“大概五百畝左右。”李哲答道。
“嚯,那可真不少!”韓主任贊嘆一句,隨即提議:“能不能給我們崇文門菜市場供應一些蔬菜?”
“這得看情況。”李哲如實,“今年種植規模雖大,但大部分蔬菜都被京城市蔬菜公司收購了,由他們統一分配。京城市場這么大,一分下來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韓主任點點頭,又問:“那你覺得,什么時候咱老百姓也能吃上冬菜?”
“明年冬天。”李哲語氣篤定。
韓主任露出期待的神色,感慨道:“要是京城老百姓真能吃上平價冬菜,你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談不上。”李哲擺擺手,“就算沒有我李哲,也會有王哲、孫哲,隨著科技和種植技術發展,越冬蔬菜的推廣會成為趨勢。”
“行啊,年紀不大,倒挺謙虛。”韓主任臉上帶著幾分贊賞。
在她看來,換成別的年輕人,做出這樣的事業,早就飄得沒邊了,單從這一點看,李哲就很不一般。
聊了一陣,李哲話鋒一轉:“韓主任,我們‘365蔬菜店’經營有些日子了,渠道穩定、收益不錯,也受不少顧客好評。所以我想再開一家分店,您覺得怎么樣?”
韓主任微微蹙眉,沉默了片刻后,問道:“你想在哪開分店?”
“選在三里屯附近。”李哲之所以選在這,并不是看重后世聲名在外的三里屯酒吧街,而是周邊的第二使館區附近。
這里居住著大量外交人員及家屬,是外籍人士的集中區域。在這兒開涉外蔬菜店,潛在客戶群不,生意不會比外交公寓差。
韓主任思索片刻,有些為難的:“前段時間國務院剛發了文件,明確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不能掛靠國營、集體企業經營。現在開分店,等于是頂風作案,不好辦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