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無姓無名,原是個孤兒。他師父在一顆李子樹下撿到了他,便以‘李’為姓,取‘拾遺’為名,喚作李拾遺。”
“此人,堪稱劍修一道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峰!便是至圣先師也曾評價他——劍道有多遠,他便能走多遠。”
“他也當真不負所望,年紀輕輕便已傲視群雄。雖非三教門人,更非諸子百家所出,可卻曾問劍天上之人,最終也僅輸了半招而已。”
昔年此事一出,瞬間震動天下,嘩然之聲遍徹諸天。
那位坐鎮道家祖庭多年、早已公認幾近無敵的余位老祖,竟也只贏了這年輕人半招!
這般結果,任誰聽了都要心驚。
一時之間,天下人都在傳:此子或許是古往今來,最有希望比肩三教祖師的人物。
更有人大膽斷言,他說不定能先兵家一步,領著劍修一脈自成體系,成為凌駕于三教之外的“第四教”!
可這一切,終究成了泡影。
因為大劫來得太快,快的根本不給這些孩子再多哪怕一點點時間!
墨衣客說著,眼神漸漸渙散,恍惚間似又跌回了那段塵封的歲月。
他其實見過李拾遺,那孩子性子靦腆得很,見了長輩會微微低頭,說話時聲音也輕,全然不像是外界傳聞的孤高之輩。
也見過他的劍,沒有招式,沒有法統,只有一顆純粹劍心,劍心不褪,劍氣不停。
而劍修一脈,若可劍氣不停,那便殺力無窮。
墨衣客至今記得,自己當初登門見那孩子,原是存了幾分“挫其銳氣”的心思——
彼時李拾遺聲名太盛,他怕這年輕人被贊譽沖昏了頭,以至于折了劍修一脈的難得天才,便想讓他知些“人外有人”的道理。
且劍修劍修,哪有不磨劍的道理?
當然這些都是明面上的,實際上究竟是真的這么想,還是自己氣不過一個少年人居然如此出彩,那便是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了。
可見了之后,他什么脾氣都沒有了,這就是一個難得的好孩子。
也發自心底覺得,這孩子在劍道之上,會走出一個自己從沒見過的天地。
只是再也見不到了啊!
墨衣客的聲音沉下,說到此處,指尖竟微微發顫:“大劫臨頭那日,這方天地之下,各路仙神紛紛斂跡退避,便是文廟都早早避世而去!”
“唯有他李拾遺一人,一劍,逆著奔逃的人潮,向著劫難最烈的方向,一步步走了上去!”
昔年,大劫自南而落,眾生皆北,獨他向南。
墨衣客的聲音愈發激動:
“一人遞劍大劫,這才是劍修,這才是我輩畢生所求!”
“當時他就站在南北分岔的路口,背對著千萬奔逃的生靈,獨自面朝那片無邊黑暗。有人喊他‘瘋了’,有人拉他‘快逃’,他都沒回頭,只把腰間長劍往身前一遞!”
“剎那之間,劍鳴撞入云霄,竟壓過了半片天地的嘈雜!”
說到這兒,墨衣客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劫后余生的驚懼,又藏著難以言說的崇敬:
“也因為他這一劍遞出去,那原本散在天下各處的劍修,紛紛停步回頭!”
那一刻,有人從云端悍然落下,再也不看即將閉合的天門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