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難以下定決心,還是擔心地方權力過大。”
“這是勢在必行的事情,歷來王朝建立幾十年后,地方都會漸漸自稱體系,這時朝廷勢必要派人去打破已經一潭死水的地方。
我看不僅各省要派巡撫,以后若是真有遍及幾個省的類似于紅巾軍那等事,還要派總掌數省軍事的都督。
前朝都設立過這種軍事重鎮,我大明又豈能免俗呢”
眾人都是飽讀詩書歷史之輩,對李顯穆的說法自然認同。
“相信陛下能想通這一關節,巡撫即便不能化為制度,但終歸是要派人出巡天下的。”
李顯穆不急,日后總有他能掌權的時候。
“諸位學士,陛下于華蓋殿有召。”
眾人正聊著,便聽到有太監在窗下喚幾人,紛紛起身往華蓋殿而去。
華蓋殿各處都布著大缸,小太監們如同采蜜的蝴蝶,將一塊塊冰塊放在大缸中,外間蒸騰的熱氣似要烤熟人,華蓋殿中卻頗有幾分愜意的涼意。
方才從酷熱中走過來的內閣眾人,頓時覺得精神一振,這炎熱的夏天,作為閣臣的好處,就是有時能享受到皇帝才能享受的冰室,畢竟在沒有制冰技術的古代,這源源不斷的冰塊,只有皇室和豪富才能享受到。
進殿后眾人便見到皇帝正皺著眉頭瞧著手中一封密信,見眾人來了,先將密信遞給幾人,而后才隱隱怒道:“是鄭和命人傳回來的信,日本之行不太順利。”
李祺回憶著歷史上這段時間明朝和日本的關系。
現在的日本是室町幕府統治時期,上一代征夷大將軍,也是第三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統一日本,足利義滿是個喜歡做貿易的大將軍,為了和明朝做貿易,以日本國王源義滿的名義,對明朝稱臣,建立了藩屬關系,雙方間的關系還是比較友好的。
前兩年足利義滿死后,他的兒子足利義持(源義持)繼承了征夷大將軍的位置,再次遣使到明朝接受了冊封,永樂皇帝朱棣照常給了冊封,按理說雙方間的關系能一直正常下來。
足利家是不太在乎稱臣這種事的,只要能和明朝做貿易有利可圖即可。
但足利義持愿意稱臣,他麾下的那些臣子卻不愿意,覺得深受恥辱,鼓動著足利義持斷絕和明朝的朝貢關系,足利義持沒有他爹那么高的威望,他雖然是幕府將軍,總攝朝政,可日本是個類似于分封制度的國家,他也沒辦法,只能隔斷了和明朝的貿易。
歷史上一直到足利義持死后,第六代征夷大將軍,也就是足利義持的弟弟足利義教時期,才重新和明朝建立了貿易關系。
既然是足利義持時期的幕府,那鄭和此行不順利就很正常了,日本幕府準備正閉關鎖國,中斷和明朝的貿易,同時中斷對明朝的朝貢。
這個時候明朝使團說要去石見國自然不會同意。
鄭和是個相當有能力的人,他都覺得棘手,傳信回來,那就說明日本方面態度很堅決。
這事不簡單,怪不得能讓朱棣也皺眉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