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臣的態度。”
殿中眾人徑直張大了嘴巴,就連朱棣都被李顯穆這番完全不講道理的霸道發言震驚住了。
“明達,這是不是有些太…”楊士奇遲疑道,其余眾人也是同樣的意思,這太不符合大明一貫思維了。
李祺微微搖搖頭,漢人以及儒家文化就是太講文明,從上到下都這樣,雖然有很多壞人、惡人,但不是主流,從“君無戲言”這句話就能看出,儒家有一整套國家間的法則。
這套法則自然是非常文明、非常有效,堪稱超越時代的卓越精華。
但問題是外國人不和你玩這個,別說現在這個外國文化蠻荒時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紀,一個超級大國的大統領,上午說的話,下午就會收回,在中國人看來簡直和鬧著玩一樣。
若是中國的政治人物那么干,只需要三天就會失去一切威望,甚至失去權力。
更別提古代,這些蠻夷可謂毫無信義可言。
講信義自然是好的,但被信義束縛住手腳就沒必要了。
李顯穆慨然道:“若燕云十六州不在我大明手中,這難道是能夠容忍的事情嗎
自然不行,沒有燕云十六州就是宋朝的下場,被北朝肆意蹂躪。
對大明這樣的王朝而言,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會危及社稷,白銀礦同樣如此。
若每年都有千萬兩白銀輸入大明,若有一座儲量豐富的白銀礦握在朝廷手中,朝廷就能以極低的成本鑄造貨幣,滿足所有百姓的需求,而且能把寶鈔那玩意徹底淘汰掉,想必陛下和諸位都知道鑄造貨幣有多重要,寶鈔又有多敗壞社稷吧
官員不滿、士子不滿、百姓不滿,所有人都厭惡寶鈔,可朝廷鑄不起銅錢,只能用寶鈔,若是有了白銀,就不再有這樣的擔憂了!”
一字字、一句句的吶喊落在朱棣耳中,將他渾身熱血都調動起來,猛的一拍桌案,殿中響起清脆一聲響,“顯穆說的對,有些事不能退讓,白銀礦必須掌握在大明手中,日本答應或是不答應,都不能讓大明退讓。”
做事先定調,先確認態度,接下來就好搞很多。
譬如打仗時,若是主戰、主和吵起來那就全完蛋,先定下主戰或者主和,后續推進就會非常快,無非是主戰或者主和程度的差異。
其余閣臣愣神中,皇帝就已經徹底定下了調子,瞬間將他們腦海中的東西徹底創飛。
如果底線是發動戰爭的話,那計劃就完全不同了。
“日本畢竟是個人口大國,大明跨海作戰,勢必損傷巨大,能不打仗還是不打仗。”
殿中陷入了片刻的安靜沉默,皇帝朱棣以及眾內閣閣臣都帶著些無語的望向李顯穆,說不惜戰爭的是你,現在說不打仗的也是你,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顯穆則從容道:“陛下,《司馬法》有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微臣說不惜戰爭是希望不要忘記最后的手段,我們絕不退讓!
微臣說能不發動戰爭是希望能盡量不打仗,畢竟打仗會耗損國力,這并不沖突。”
這個說法說服了朱棣,“那顯穆你說說,我們該如何處理鄭和信中所說之事。”
李顯穆皺著眉頭緩緩道:“鄭掌印信中說,日本國王源義持的態度還是很不錯的,并沒有和我大明交惡的打算,既然如此,那自然是不便一上來就動刀兵。
而且方才微臣就說過,跨海到日本作戰,取勝不易,陛下乃是當世最強名將,認為能有幾成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