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之御所
“威之以勢,曉之以利。”
李顯穆慨然陳詞道:“日本國從隋朝時就與中原天朝密切交流,至今已經八百年,深受我中原儒釋道影響,不是塞外那些沒文化的蠻子。
鄭掌印率數百艘寶船、兩萬大軍跨海而至,叩開日本門關,必然讓日本朝廷上下震撼,是以說話才留幾分余地。”
“我大明天下無敵,日本小邦,自當驚懼。”
李顯穆沉聲道:“白銀之事干系重大,臣請往日本一行。”
“不可!”
朱棣皺眉回道:“這等情形前往日本,倘若遭遇不測,朕怎么向你母親交待。”
其余內閣眾臣也頗為震驚李顯穆的想法
李顯穆深深拜倒:“陛下愛護之情,臣銘感五內。
但臣并非沖動,日本是個血統至上的貴族時代,他們不看重能力,最看重血統。
臣是皇帝的外甥、公主的兒子,去了日本天然就被高看一眼,他們敢怠慢鄭掌印,卻絕對不會怠慢臣,況且大明再沒有誰比臣更了解日本,此事非臣去不可。”
李顯穆說的情真意切,“臣生來就深受皇外祖父、陛下大恩,年紀輕輕已經列于中樞,為朝野內外所重。
父親曾說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臣縱有幾分才華,也多虧了陛下的照拂和看重,才能為之盡數施展。
若一直在陛下的羽翼之下,臣何時才能成為為天下社稷遮風擋雨的棟梁,此番前往日本,請陛下應允。”
前往日本,李顯穆是深思熟慮過的,漢王敗退太子穩固,江南剛剛巡撫過,朝廷沒有北巡計劃,皇帝還有十五年壽命,國內無事,那白銀之事就是重中之重,這一趟必須前往。
他和其他大臣不一樣,其他人大多不希望離開中樞,深怕一走就再也回不來,但他不一樣,背景通天,隨時都能回來,既然有這么好的資源,更應該舍身建功立業。
否則和那些無用的膏粱子弟又有什么區別
朱棣聽出了李顯穆話中的堅決,他起身緩緩踱步,最終深深嘆口氣道:“你……
朕允了,翌日你便前往日本,全權代表朕與日本國王相談。”
其后眾人又商議了大明這邊談判的底線等具體事務。
……
日本京都室町殿,別名“之御所”,室町幕府將軍統治日本之處,京都,古稱平安京,別稱洛陽,又稱京洛,就是日本武士“提刀上洛,痛陳利害”的那個洛。
“你是說大明皇帝的外甥李君親自來了日本”源義持差點連手中的茶都沒拿穩。
“是的將軍,李君不僅僅是皇帝的外甥,他的岳父是大明第一公卿,他的父親生前是大明最有權勢的大臣,他是一個真正的大明貴族,大明皇帝將他派來,一定是很重視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