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明明理學和心學很多地方一樣,但雙方之間卻好像水火不相容,因為皮再想,但
李顯穆沒再讓他們猜,而是徑直說道:“如今天下學習心學者的學子眾多丶
本官欲要往各省派出官吏,讓諸省考生今年可以多選擇一條道路。
不僅朱子之說可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心學亦可以。”
沒了?
眾人有些迷茫的望向李顯穆,雖然我們都知道你想推行心學,可難道不找個理由嗎?
“侍郎,若是朝野之中群起而反對又該怎麼辦呢?”
“是啊侍郎,畢竟朱子之說行于天下已然百多年,貿然改成心學,是不是有所不妥?”
眾人七嘴八舌的向李顯穆進獻著建議,希望李顯穆能迂回一下,用一些曲線救國的辦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可李顯穆想法卻與眾人不同,有些事自然是要迂回,比如政治斗爭,硬碰硬就達不成目的。
可現在不是政治斗爭,而是推行學術!
自古以來哪里有推行學術用那些鬼魅手段的?
哪一個不是硬碰硬把其他人都干掉的?
“朝廷將李忠文公列入文廟之中,便是承認李忠文公的圣位,本官從不曾聽說,推行圣人的學問,卻有過錯!”
李顯穆慨然道:“若是有人不滿,便讓其上書,倒要看看是誰對朝廷的政策不滿。”
作為禮部右侍郎,李顯穆有權力負責諸省的鄉試丶教育之事,比如現在他的師兄王艮就在他的領導之下。
這個身份對于那些士林學子就更有威懾力。
縣官不如現管。
以禮部侍郎身份來改革科舉之事,那是最名正言順的,絕對讓絕大部分人都不敢說什麼。
唯一的阻礙反而是禮部尚書,他是唯一一個能按住李顯穆改革的人,這也是方才李顯穆準備和胡英緩和一下關系的原因,但沒想到胡英竟然不接茬,那就怪不得他了。
若胡英敢在這件事上,聯合那些學子和他作對,他也只能把胡英也送走了。
尚書房內,胡英還在回憶方才和李顯穆的交談。
有時候人明明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可就是做不到,胡英明明心中告訴自己沒必要和李顯穆對抗下去,可他就是做不到,一看到李顯穆就想起他兒子差點被坑死的那一幕,心中泛起的恨意怎麼也消散不下去。
“你是說李顯穆剛一上任就要推行心學,甚至打算在明面的鄉試中推行?”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