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程序正義(第四更)
聽完幕僚所言后,胡英臉上頓時升起疑色,而后又升起喜色,在屋中不住踱步。
“李顯穆不是這般不知輕重的人,怎麼會這麼沖動,其中會不會有什麼陰謀?”
“屬下以為不至于,李顯穆再穩重也畢竟年輕,年少得志后沖動是很正常的,且他一向以李忠文公為神,來禮部任職就是為了此事。
那幕僚沉吟后,侃侃而談道:“屬下聽聞李顯穆曾寫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詞句,所謂以詞抒情,從中可看出他性格便是如此。”
胡英亦開始回憶自李顯穆入仕以來的諸多事件,良久緩緩睜開眼,眉宇間的凝重散去了幾分,“你說的沒錯,李顯穆入仕以來幾乎每件事,都爭先而為,這便是他的弱點!
此事所影響的人極廣,將此事播散出去,聯系我們的人,共同反對李顯穆。”
幕僚離開后,胡英透過窗欞,見到有吏員來來往往于李顯穆屋中,一時間李顯穆屋中門庭若市,自己這位尚書這里卻被冷落,他本就狹隘極易嫉妒,此刻更是深恨之。
“李顯穆,這次本尚書要讓你嘗嘗失敗的滋味。”
歷史上類似于胡英這類人從來不少,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俗語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大部分宰相的度量都不大,不符合世人對宰相的想像,越缺什麼就會越強調什麼。
若是李顯穆知道陳英心中所想,一定會反問他一句,“讓我失敗后呢?”
嫉妒和痛恨已經侵蝕了胡英的理智,讓他忘記了政治斗爭目的不是單純的反對,而是要解決掉敵人。
之所以大部分的政治斗爭都會進入到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地步,是因為這是最省事的做法。
可李顯穆不同,他來禮部是奉了皇帝的旨意。
胡英若是找不到合適的緣由,只為了反對而反對,一旦這件事捅到皇帝那里,而胡英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那最后離開禮部的人,只會是胡英自己。
……
自永樂元年以來,胡英就擔任禮部尚書,到如今已經十年,正常來說稱得上樹大根深,桃李滿天下。
但可惜永樂三年丶永樂九年的會試主考官都不是他的人,而是心學一系。
不過擔任了十年的禮部尚書,基本上各省中的提督學道,即王艮所擔任的那個職位,有一半都是他的人。
大明朝的每一塊區域上,都有無數的條條快快,那里面都是權力。
王艮在禮部中,正是看到了胡英在各省尤其是江南學道體系中的影響力,才會主動前往浙江,以身斬斷胡英在江南學道體系中的一只觸角。
這龐大的力量此時一經發動,立刻便讓整座大明為之風云變幻。
“在明年的鄉試中,通過心學傳世錄的內容?”同為內閣同僚,而且漸漸站到李顯穆陣營中的楊榮驚呼,“明達,你瘋了?一十三省的學子學了那麼久的朱子語錄,現在你突然改成了心學,那些憤怒的學子會把你撕個粉碎的。”
改考試內容這件事太過于可怕了,現代社會讀書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即便如此,對高考的每一次改革,一旦導致不能復讀,都會被罵上熱搜,更別提科舉,這可是改變一個家族的大事,怎麼能隨便改呢?
“不是改,而是并行!”李顯穆又沒瘋,怎麼可能冒天下大不韙,別說禮部侍郎,就算他是皇帝也不敢那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