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王者之心
“一場戰爭的勝負是明確的,但一件政事的成就卻無法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可天下是變好丶還是變壞,不是能夠明確看到嗎?”
“那你又怎麼知道這所謂的變好不是涸澤而漁呢?”李顯穆反問,“你又怎麼知道這所謂的變好不是因為某一個不可復制的偶然,或者前人的遺澤太過豐厚,而真的是因為當下的政策所導致的呢?
你又怎麼知道導致天下變壞的,就是因為政策害民呢?
你看宋朝王安石的變法,那一條條政策說起來都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可最后卻導致了宋朝的滅亡。”
聽著李顯穆的一言一語,朱瞻基此時有些明白為何他的皇爺爺丶父親丶母親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對他這位表叔如此推崇,說李顯穆有扛天下之能。
朱瞻基的老師都是飽學鴻儒,有心學的,有理學的,還有朱棣和朱高熾對他的言傳身教,可此刻他依舊覺得李顯穆是不同的,他的言行和思維,超越了很多人。
他的小臉緊繃起來,帶著深深的求知欲,“表叔,若是如此,那天下如何才能變好?”
李顯穆知道朱瞻基已經聽進了心里,心中暗自贊嘆,果然是個天賦極高的明君苗子。
“治大國若烹小鮮,首先就要把期望放低,不要想著我要功成如何如何,而是要慢慢推行丶及時觀察,一旦發現不對之處,就可以及時補救。
一次兩次出現問題是正常的,一項政策是否能真正實行下去,通常要五到十年才能看到成效,可能到最后,已經和一開始的設想完全不同了。
在這五到十年之中,你會遭受無數的失敗,你會遭遇無數的挫折,最后你才能看到成果,可這依舊不曾結束。”
僅僅聽著李顯穆這般說,朱瞻基就已經要皺起眉頭苦著臉了。
“若是成果是好的,你就要更加的戒懼,如同行走在獨木橋上,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慎就導致好不容易得來的成果毀于一旦,這就是唐玄宗的問題——驕傲丶懈怠!
對于一個君王而言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躺在功勞簿上,我說過,治國從來沒有結束的那一天。
你花費了五到十年才摸索出來的政策,可能僅僅運行了五到十年就會出現不適,需要重新調整。
你費勁力氣整頓的吏治,讓風氣好轉,可你一旦松懈,只需要一兩年,就會死灰復燃,甚至變本加厲。
這就是治國,一條一旦走上去,就沒有終點丶沒有勝利丶沒有結束的道路!”
李顯穆感慨道:“沒有一顆鋼鐵鑄就的雄心,是難以成就永恒圣君的。”
朱瞻基僅僅聽著都覺得絕望,“皇爺爺治國也是這樣嗎?”
在朱瞻基心里,他皇爺爺就是世上最厲害的人。
“圣上以及先帝這種從戰火中走出來的皇帝,面對過最艱難的險境,以及最殘酷的生死,所以從不缺乏堅定的勇氣,所以古來開創朝代的君主,從不曾有半途而廢的人。”
李顯穆第一次和朱瞻基對視著,而后一字一句道:“一個真正的圣君,不僅僅有皇帝的名,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王者之心!”
最后四個字落在朱瞻基耳中,如同洪鐘大鼓響徹,震得小小的他腦海中一片空白,只剩下“王者之心”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