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等到二人直到中午都未曾出宮,許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沒有那么簡單了,等到二人一直在皇宮待到傍晚時分,才笑容滿面的出宮,絕大多數人都升起了好奇,這是談了什么,竟然能談一整天。
二人出宮后走到馬車前,鄭歡遙望著高高的宮門城樓,終究是忍不住說道:“沒想到竟然會這么順利,陛下的態度比想象中好太多了。”
“可能是陛下對胥吏太過于厭惡,讓讀書人去沖一沖心壞的胥吏,也不無不可。”
鄭歡聞言頓時笑起來,言語間對胥吏多有不屑,“往日一縣之中,只有寥寥幾個讀書人,這次縣中讀書人數量必然大增,必然能恢復清明。”
李顯穆卻沒那么樂觀,只要如今的制度依舊缺乏監管,那就必然會再次腐敗不堪,但是往縣里派駐監察官員,就必須要由朝廷發俸祿,而不能讓他吃當地,畢竟吃誰的糧,給誰辦事。
監察官員級別至少要從七品,否則是監察不住的,這對于朝廷的財政負擔而言太重了。
……
翌日。
真正的、完整版的《寒門入仕法令》從皇宮中發了出來,先在禮部頒布,這件事的主官部門就是禮部,而后又通行頒布在六部等,其后下發兩京一十三省的各府縣。
幾乎每個看到具體內容的人都為之震驚,誰都沒想到,在這份法令中,竟然會去觸碰大明已經成型五十年的胥吏制度!
最讓人震驚的是,這么大的事情,皇帝竟然沒有召集大臣進宮商議。
如今玉璽蓋在上面,一切都晚了。
即便是再遲鈍的人,也知道這項法令,必然將深刻的改變整個大明!
————
寒門入仕法令的具體內容有三條——“即各省開放舉人名額給寒門子弟;于省府縣中開設神童班篩選天才;允許考取秀才的寒門子弟先行擔任胥吏,五年內可參加舉人考試,十年內可參加進士考試。”
這三條法令的本質在于,從物質條件上減免寒門子弟中天才求學的難度,以使更多的寒門子弟能夠從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
在推進寒門法令的過程中,胥吏的世襲狀態被打破,大量讀過書的讀書人進入胥吏階層,有力革新了死氣沉沉的基層。
當然,由于永樂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受限,這份帶有明顯義務教育色彩、扶貧計劃色彩的法令,并不能真正解決明朝科舉制度的弊病,但其中所蘊含的人本色彩,依舊值得贊賞。
我們可以知道,在數百年前的封建專制時代,就有一批頗有遠見卓識的官員,在為推進社會公平而努力奮斗,這是一種寶貴的精神傳承!——《大明王朝科舉史考》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