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心中沉重,李顯穆拱手道:“陛下,經過先帝連年用兵,漠北蒙古諸部如今對大明威脅不大。
無外患則必有內憂,大明北部諸邊,昔年由塞王鎮守,自先帝靖難后,內遷諸塞王,而削諸王護衛,以皇帝鎮守國門,以禁軍抵御外敵,到如今有近二十年。
東起東勝、大寧,中連宣府、大同,西至肅州,連綿軍鎮眾多,皆設重兵,其中有總兵鎮守二十余年,儼然獨立王國。
臣以為不妥!”
這下殿中群臣皆恍然大悟,李顯穆這是擔心邊境武人擁兵自重,有前朝藩鎮之禍。
“明達所言甚是有理,明達的意思是將諸將召回京中,而后呢?”
召回京中之后,肯定還要放回去,畢竟這些能鎮守的總兵,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不可或缺。
“臣建議,依照諸邊軍鎮距離來區別,諸如宣府、大同等靠近京城的軍鎮,乃是腹心,最重要也最危險,每兩年上京述職一次。
諸如大寧、東勝等千里外的軍鎮,每四年述職一次,再諸如寧夏鎮、甘肅鎮等兩千里外的軍鎮,每六年述職一次。”
“妙!”朱高熾擊掌贊嘆,他立刻就想到了李顯穆此舉,不僅僅是為了讓皇帝了解軍鎮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讓鎮守軍鎮的總兵,能夠直達天聽,這樣就可以直接面對面的交流,以免發生一些朝中奸臣蒙蔽天聽的事情。
“除此之外,臣還建議每隔六年將各大鎮守總兵的位置進行對調,以防止其久在一地,生出對朝廷不利的禍患。
不僅鎮守總兵對調,若是總兵有功便將其調入五軍都督府,掌管京城三大營,內外可調、外外可調。
對武人要做到‘用其能而制其勢’!”
朱高熾頓時坐直了身子,總兵是掌握軍隊的地方實權,五軍都督府則是掌握最高軍事權但有些虛。
李顯穆這話就很明顯了,那些立下大功在地方太有威望的人,就把他調入五軍都督府,不掌握直接的軍隊,又能借用其勢鎮壓地方,而且朝廷可以問政軍事。
從這一系列的舉動中,能看得出李顯穆對武人的防備心很重,而且是切實想過其中問題訣竅的,否則不會提出這么有針對性的辦法。
其實李顯穆真沒想那么多,他不擔心武人敢造反,大明中央集權程度很高,五軍都督府、兵部各自制衡,沒有武人造反的土壤。
他是擔心武人養寇自重,以及和漠北各部搞走私,大搞權錢交易,最后搞成宋朝那一套制度,那大明軍隊的戰斗力不就直接廢了?
朱高熾已經微微皺起了眉頭,轉而問其余人道:“諸卿以為呢?”
“臣贊同!”
“守正公所言極是,這些年臣已經偶有聽聞,有武將和蒙古部落做生意,獲利頗豐。”
眾人紛紛贊同,這種能抑制武將的事情,他們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既然如此,朕稍后再詢問一下英國公,若是沒問題,就從今年開始實行的,恰好如今諸邊的情況,朕也不太清楚,先將諸邊總兵一一召回京中,從宣府、大同、綏遠三鎮開始吧,內閣出個旨意,送到朕這里來蓋印。”
“是!”內閣中主要負責這些文字工作的金幼孜和黃淮齊聲應聲道。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