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公!此事定然是您向陛下所提議的吧?”
“是陛下本就有這方面的念想,只是不知道該從哪里提高,我不過是順勢提出火耗歸公而已。”
“果然是守正公!”說話聽音,這些朝臣可都是人精,立刻就明白了話中之意,“守正公此番當真是大恩大德了。”
即便李顯穆看不到系統面板,從周圍人的眼神之中,也能看到自己的政治聲望在刷刷的漲。
自古以來,給下面人謀取福利,就是團結人心最好的辦法沒有之一。
李顯穆促成這件事,自然便在官僚群體中獲得了極高的威望,一個愿意給自己人謀取福利的大佬,誰會不滿意呢?
李顯穆卻表現的毫不居功,謙虛道:“諸位為了大明社稷辛苦,先父曾經說過,不能讓人流血又流淚,我深以為然。
正如陛下方才在大朝會上所言,萬望諸位日后能勤懇國事,少做些會讓人詬病之事。
今日陛下給了養廉銀,只要大明蒸蒸日上,我相信官員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這最后一句,讓人眼前一亮,這句話有點意思啊,李顯穆難道是在說,這不是他最后一次出言,以后如果有機會,還會再次建言嗎?
但李顯穆不直說,他們也不能問,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漲俸祿的事,皇帝賜下來是天恩,他們主動問,就有點不太好了。
望著糾結的眾人,李顯穆搖了搖頭,也沒再說此事,只是再次道:“好了諸位,該出宮了,一直圍在奉天殿前,像是什么樣子,衙門中還有諸多事務呢。”
一想到皇帝可能就在哪里看著他們,群臣頓時如作鳥獸散,這些左都御史鄭歡、內閣大學士楊榮、黃淮才圍過來。
楊榮心直口快,振奮道:“明達,你竟然能促成此等大事,自此以后,天下無數官員都要承你一份情了。”
李顯穆不太在意的擺擺手道:“不過是些虛幻的東西,不算什么,該爭還是爭,該斗還是斗。”
鄭歡作為御史,卻笑著搖搖頭道:“那可不一樣,心學發展迅速,但因為你比較剛正,很多人來來去去。
如今有了養廉銀,很多人就能追尋自己內心真實所求了。”
楊榮和黃淮同時點頭認可鄭歡之言。
讓李顯穆頗為無奈。
他相對來說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那種人,類似于截留火耗這種不算貪污的事,他其實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
甚至有時候下面人收點禮辦事,只要不過分他也沒追究過。
還是那句話,他從來不用圣人的標準要求別人。
但好像其他人不這么想,都覺得他光明正義,那些犯了些事的人,自己就自慚形穢的遠離他這個派系了。
李顯穆也不打算解釋,只是無奈搖搖頭,“走吧,子榮,你先回內閣,我要去一趟兵部衙門,今日大寧總兵會回京述職,我要問些情況。”
幾人各自道別。
待參加大朝會的群臣各自回到衙門后,朝廷加俸祿之事,頓時從各種渠道傳遍了京城。
街頭巷尾但凡有人處,都有人在討論這件事,普通百姓自然只有羨慕的份,那些也在加俸祿范圍內的正式有品級的官員,又是一陣激動加叩謝皇恩。
而后這個消息迅速從京城向順天府地方以及大明其余十三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