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總兵覺得呢?”
李顯穆從不是廢武派,恰恰相反,他比誰都更重視武力,甚至他可能是大明唯一一個準備改革大明軍制的臣子。
他只是看清楚了現實,以如今大明的武力,是無法根本上解決現在的邊境問題的。
他必須要開一條新路出來,去嘗試新的辦法,這是他所留給后世子孫的政治經驗或教訓。
朱榮點點頭道:“樞臣說的在理,我們不可能殺進深山老林,實際上我們的控制范圍,也只在南面,再往北真正到了白山黑水,大明的控制力就極低了。”
明朝遼東不等于東三省,基本上大明只控制最南邊的土地,后世黑龍江那一塊,屬于羈縻中的羈縻,控制力很弱。
歷史上正因如此,宣德朝就不再經營那一塊土地,甚至裁撤了奴兒干都司。
“子榮,你一向足智多謀,你覺得呢?”朱高熾望向了楊榮。
“臣覺得明達說的頗有道理,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大明有事尚且要開廷議,聽不同大臣的意見。
遼東、奴兒干都司到底該實行什么政策,臣覺得不能就這么坐在千里之外、兩千里之外,就直接實行下去。
還是要多問問、多看看,一切都是遼東的長治久安嘛,畢竟遼東安定一些,朝廷花費也少一些,這些年遼東軍需逐年攀高,這么下去可不行。”
黃淮亦拱手道:“臣也這么認為,守正公所說的乃是老成持重之言,先聽聽遼東內外百姓怎么說,朝廷才好對癥下藥。”
朱高熾陷入了沉思之中,手中還沒看完的奏章不自覺的在桌子上不斷一上一下,如同翻飛的蝴蝶一般,拍擊在桌子上。
“啪!”
朱高熾停下了思索,手中奏章也徑直落在桌面上,發出響亮的聲音。
“就依照明達的意思,選一個巡撫,不,直接帶一個欽差團過去。”
圣諭落下!
————
明朝洪熙年間,明王朝統治階級中的開明派,意識到純粹使用武力去解決邊境問題,只會陷入漢唐時期的怪圈。
兵部尚書李顯穆創造性的提出了“巡撫問政制度”,這是一種對多民族國家治理的創舉。
這是古代王朝第一次,愿意去傾聽不同民族、階層的聲音,進而調整自己的對外政策。
這一舉措有力的維護了明王朝遼東地區的長久和平,且在日后的多番政策演變中,形成了如今的基本制度,對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明朝政治制度變遷》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