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高熾和李顯穆都知道,消失只是暫時的,日后只要有稍微不好的信號出現,立刻就會再有攻訐出來。
因為所有人都相信,沒有人能夠永遠得到圣眷,也沒有人永遠能夠和皇帝的意志相同,現在李顯穆得到信任,是因為李顯穆和皇帝的思維契合,可有朝一日,李顯穆和皇帝的思想背道而馳或者有了偏離呢?
在不曾知道朱高熾命不久矣時,李顯穆也想過這個問題,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價值了。
李顯穆望著興致勃勃和自己談論國政的朱高熾,眼底閃過一絲悲哀之意,朱高熾絕對是最信任自己的皇帝,往后可能再也不會有這樣將大政交托的皇帝出現了。
“朕登基之前,躊躇滿志,可真的登基以后,除了廢除太祖皇帝和先帝的一些政策外,竟然一時不知從何下手。”
朱高熾嘆聲道:“只覺得偌大的大明,處處皆是問題,可又處處似乎能夠維持,還不到改制的地步。”
“陛下既然覺得處處皆是問題,那自然是要先解決那些必然會影響大明未來的問題,而那些還不知道會不會有影響的問題,便先放下。”
“必然會影響大明未來的問題?”朱高熾奇聲道:“如今大明的諸項政策都是太祖和先帝所定,縱然有所弊端,可怎么也稱不上必然影響未來吧?
那豈不是說,太祖和先帝制定政策時,便已然有驚人的錯漏?”
李顯穆沒說話,可朱高熾卻明白了,他頓時肅然起來,“明達,你直言吧,朕相信你絕不會無的放矢,若真有這樣的政策,朕必然會改。”
李顯穆這才拱手道:“臣受陛下重任,擔任宗人府右宗人,察查這些年的宗室時,發覺當前朝廷的宗室制度,將會禍亂大明。”
宗室!
這兩個字一出,朱高熾頓時臉色凝重起來,但凡涉及到這件事的就沒有簡單的,如今他這一脈有天下,不就是因為朱允炆削藩嗎?
“明達,你詳細說一下,宗室之事可都是干系國朝的大事啊。”
“太祖皇帝有二十六個皇子,俱為親王,先帝有三子長大,陛下有有十個兒子,太孫之外,便是九個親王,僅僅三代就有三十幾個親王。
親王世襲后,諸子為郡王,而后又代代嫡長世襲、其余諸子次等襲爵,臣為陛下算一下,五代、十代后,朝廷將會有多大的負擔!”
李顯穆用很簡單的數學算了一下,直接把朱高熾驚呆了,那么恐怖的數字,簡直要把一年的歲入都填進去,都尚且不夠!
“朝廷歲入不夠宗室填補,甚至以后就連春秋國的親王號都不夠了。”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親王都用春秋時期國家的國號,但清朝不用,而是用禮、睿等美好的字眼,但其實這是誤解,這種用美好字眼是明朝后期就開始的。
隆慶皇帝登基前是裕王,萬歷最寵愛的是福王,崇禎是信王,由此可見,至少從嘉靖朝開始,明朝就已經不用春秋國號了。
李祺看到李顯穆終于提出了這個宗室問題,突然想起明朝有個很地獄的事。
大明皇室傳了十六個皇帝,把朱允炆去掉,再把沒兒子的景泰、正德和天啟去掉,就是十二代皇帝,按照數學計算,這將會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但地獄就地獄在,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相當能生。
但朱棣只有三個,朱瞻基只有兩個,朱佑樘一個兒子,嘉靖就活了一個兒子,隆慶活了兩個,萬歷多點五個,泰昌兩個,可以說后代里面沒幾個有祖宗風姿的。
這就導致,朱元璋和朱棣聯合造就的把大明宗室當豬養的政策,竟然沒有造成太大問題。
不得不說,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屬實有點地獄。
但朱高熾不知道,李顯穆也不知道,他們所看到的是,僅僅兩三代大明就已經三十幾個親王了,那十代之后不得有一兩百個親王?
親王食祿萬石,直接就一兩百萬石出去了,再加上下面的低級宗室,可以說把大明所有的賦稅填進去都不夠!
朱高熾做夢都想不到竟然會有這么一顆大雷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而且是一顆足以把大明社稷炸掉的大雷。
“太祖皇帝和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