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想問太祖皇帝和先帝難道當初沒發現嗎?
“陛下,還記得臣一直和您說過的一句話嗎?
不懂數術是治不了國的,因為常識和直覺會騙人,只有數術不會騙人。
太祖和先帝都不懂數術,所以制定政策的時候,不可能知曉五代、十代后,這會是多么龐大的一個數字。
若非臣今日一步步的給您算出來,陛下想必也不會相信吧。”
朱高熾感慨著點了點頭,“明達,你說的極是啊,不過這數術的用處真有這么大嗎?”
“當然!”李顯穆毫不猶豫的說道:“比如今年收入國庫的稅銀是三千萬兩,去年是兩千八百萬兩,多出來的兩百萬是哪里來的呢?
日本石見銀山多產出了一百萬兩,而后便是市舶司多收了一百萬兩,從這里就能看得出來,今年的貿易額一定比去年高。”
李顯穆僅僅一舉例,朱高熾立刻就意識到了數術的重要性,“按照明達你所說,只要朝廷有過往的各項數據,而后每年重新核驗,豈非就可以得知許多信息了?”
“正是,正如打仗時,戰報會騙人,但戰線不會,這些官吏吹的再天花亂墜,但這些具體的數字一擺出來,便無可遮掩。
臣先前所提的大明預算制度,也是為了從數字上能夠把控朝廷諸部。”
“朕每每和明達你交談,便所獲頗豐,你真是朕的良師益友。”朱高熾感慨著,“不過你這么多年竟然沒有提議將數術納入科舉。”
“若僅僅是依照唐朝時設立明算科,那就真的廢了,臣在等一個能夠讓數術和經義并列的機會,陛下登基后,臣認為時機終于到來了。”
朱高熾臉上笑容愈盛,唐朝時期有明算科,專門考數學知識,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天文人才,只不過明算科的上升渠道很小,遠不如進士科。
到了大明進士科一統天下,已經完全沒有數術人才做官的正式途徑了。
朱高熾笑是因為他從李顯穆的話里聽得出來,李顯穆認為先帝不會重視,而自己會,這豈非證明他比先帝更有智慧?
“明年的鄉試之中,可以加入一兩道數術試題,但占比不要過重,只是體現出朝廷的態度,而后漸漸加重,你看如何?”
“陛下所言極是!”
李顯穆雖然答應的很快,但其實是有些猶豫的,因為數術沒有老師,靠自己入門精進很難,如果在科舉中真的增加數學,那寒門就更考不過名門了。
幸好已經有寒門入仕法令,否則還不如就按照如今的選才之法。
“這件事稍后朕會和禮部尚書商議,最重要的還是宗室這件事,很是棘手啊。”朱高熾深深皺著眉頭,嘆息道:“這件事是必然要做的,但卻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則一個不慎,就是一頂苛待宗室的帽子壓下來。
況且畢竟是太祖和先帝的祖宗之法,沒那么容易變,而且……”
李顯穆心知肚明,而且燕王這一脈登基是靖難,朱允炆削藩,這就讓燕王這一脈不好削藩,這也是李顯穆為何沒在永樂朝將這件事說出的緣故。
到了朱高熾這一代,說的難聽點,諸王之間已經沒什么感情了,他做起事來就能更順手一些,若是到了朱瞻基做皇帝,那諸王之間,和陌生人也差不多了。
“這件事還是要召集諸臣商議一番,范弘!”
朱高熾身邊的大太監范弘立刻出聲道:“回陛下,臣在。”
“派人去將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都御史、六科都喚進宮中,朕要開廷議!”
范弘心中一驚,而后叩首應命后,匆匆出了華蓋殿。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