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政令下達的數日之內,就有無數奏章飛入了通政司,而后被送進了皇宮之中,有提出自己意見的、有其他分拆建議的以及大量的反對。
自然是會有人反對,畢竟廢除南直隸,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那可是一整套的京官體系,上千名有中高品級的官員,縱然沒有實權,可就算是保持官身品階,維持社會地位、社會特權,那也是極其重要的。
況且其中還有許多蟄伏的人,隨時準備著殺回京城,譬如南京六部尚書,誰沒有一個一朝返回京城,再次執掌六部的夢呢?
可現在南京六部直接被廢除,這一切都成為了夢幻泡影,讓人如何能夠心甘?
李顯穆等人自然知曉這件事,這也是為何不討論就直接實行的原因,因為注定將會迎來巨大的反對浪潮,唯有用堅實的中樞權力,強行推行下去,待此事真的推行完,也就不算什么了。
“分拆諸省對大明有益無害。”李顯穆毫不在意道:“既然如此,不過是些撓撓之言而已,不必在意。
我倒是比較好奇,士林對巡撫都御史如何看待?”
楊士奇沉吟道:“目前所見到的皆是贊同,對于三四品的高官而言,一下子多出了十九個高等職官,自然是欣喜的,地方的話,主要是布政使的反應還不曾徹底匯總。
但總的來說要分人的情況,若是有晉升希望的,自然是希望有這個職位,若是沒有晉升希望,那自然是不愿意讓自己頭上再多一個人。”
布政使別稱“藩臺”,這是從唐朝藩鎮漸漸演變出來的稱呼,諸如藩王等等,這一個“藩”字,就代表著權力,而現在每一個省上面都有一個“撫臺”壓著,這“藩臺”可就不夠“藩”了。
李顯穆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又望向了堆積如山的奏章,緩緩道:“我有一個建議想要上呈陛下。
先帝的精力遠不如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所以一應政事皆委于內閣。
幾乎每日都有兩三人在皇帝身邊,隨時使皇帝能夠問政。
當今陛下則不喜批閱這等廢話連篇的奏章,且天下事無巨細,皆累于陛下。
既然陛下不時要詢問我等的建議,那若是我等能先將奏章看過,將我等所思的建議記下,然后粘在奏章上,再呈遞給陛下,作為陛下的參考。
豈不是能大大減輕陛下的工作嗎?諸位覺得這個建議如何呢?”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李顯穆這個建議一看就知道是非常有可行性的。
皇帝不時問政,而后他們回答,這效率其實不高,畢竟說話是很費時間的,但若是按照李顯穆所說的這種方式,皇帝就可以直接過濾掉所有的廢話,甚至不需要從頭去思考,而是直接考慮他們的建議合不合適。
在沒有宰相制度的大明朝,這的確是非常適合當下的一項政治制度。
“只是陛下會同意嗎?”
內閣沒有傻子,這項制度必然加強內閣的權力。
“若是喜歡乾綱獨斷的太祖皇帝必然不會同意。”李顯穆微微笑道:“但當今陛下是很可能同意的,因為這項制度加強的不僅僅是內閣的權力,也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啊?
眾人有些懵,他們怎么沒看出來。
:<a>https://5141e448d.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