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只能勉強壓著,聲音有些低沉的問道:“老師覺得大明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李顯穆坐直了身子,鄭重道:“大明經過太宗皇帝以及先帝的治理,暫時并沒有太大的需要舉國之力守御的大患,陛下覺得呢?”
“是這樣。”
“經過太宗皇帝和先帝的治理,大明整體上稱得上治世,國庫并不空虛,國力也不衰頹,而是昂揚向上,陛下覺得呢?”
“沒錯。”
“所以如今的大明沒有生死存亡的矛盾,可恰是這種情況最是危險,因為危機就潛藏在繁榮和鼎盛之下,讓人不由自主的忽視,要知道唐朝的安史之亂前,可是開元盛世!”
“還請老師教我!”
朱瞻基肅然望向李顯穆,鄭重道:“如今天下唯有老師有這樣的真知灼見。”
“臣受大明四代帝王厚恩,自會盡心竭力。”
“宋朝真宗、仁宗時期,算是宋朝最為和平的一個時期,宋仁宗也算是一代明君,貫穿整個宋仁宗時期的主線,便是改革,諸如慶歷新政等等,一直到神宗、哲宗年間,新舊兩黨不斷在爭論如何改革。”
“為何如此呢?因為時間到了仁宗年間,開國的制度便已然不能適應當時的宋朝,而拖累了天下社稷。
先帝在位雖然僅僅只有一年,但卻廢除了許多太祖太宗的政策,這便是其中原因,大明建立六十年,太祖當初定下的政策,許多已經不適合當今的大明。
臣是太祖的外孫,幼時由太祖教養過數年,曾經問過太祖為何制定政策,所以對當時所要解決的問題最是清楚。”
這話太有說服力了,要知道,就連朱瞻基都沒見過朱元璋,更別提由朱元璋親自教養數年,如今天下之中,只有李顯穆一個人有這樣的經歷。
李顯穆語氣中帶著慨然、緊緊盯著朱瞻基的眼神道:“如今大明所需要的是一個高瞻遠矚的君王,要為后世的君王創建足以維持下一個五十年的制度,陛下您天資縱橫,恰好于此時登基為皇,這是上天為您垂下青枝,讓您建功立業啊。”
朱瞻基被李顯穆鼓動的心中激蕩,說出了此番對話第三次——“還請老師教我!”
“臣有些見解,請陛下靜聽。”
李顯穆沉吟道:“其一,便是繼承先帝的策略,將那些明顯不符合當今的政策該廢除廢除。
其二,有些漸漸荒廢的政策,要重新拾起來,比如朝廷對有功名的舉人、進士、官員的免稅額度,要考慮一下是否加強。”
朱瞻基突然開口打斷,“老師,其實我一直有一個想法,是根據之前的養廉銀所想到的,太祖皇帝給讀書人免稅的額度,就是因為俸祿不夠。
既然現在可以直接發錢,那為何不再多發一些,而后將免稅額度取消呢?
我知道在民間有不少讀書人故意偷稅漏稅,當初老師下江南不就是解決這件事嗎?”
“取消免稅土地可以,但換成加錢卻不行,陛下,在治國的過程中,有一條準則,叫做‘非必要不支出’,如果不是一定要花錢,就不要花。”
李顯穆肅然道:“如果要給官員以及讀書人發這一筆補貼,勢必會極大的增加朝廷的財政負擔,那這就有個問題了,朝廷想要交換的田稅,真的能收上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