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左都御史,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年,他非常清楚皇帝為什么搞出來票擬,無非就是因為批閱奏章太累,于是想要偷懶。
但是又不能真的恢復宰相制度,畢竟皇明祖訓里面明確有寫,誰敢恢復宰相制度,那就要天下共擊之,就算是皇帝也不敢提,于是才搞出了內閣這么一個四不像。
左都御史王通想的很清楚,他要上書、進宮,將這件事和皇帝說清楚,都察院不能讓內閣插手。
王通心中思緒翻涌,沉聲道:“既然諸位同僚所思所想和本憲相同,那便回屋去寫奏章吧,待所有人都寫完,便一同送到通政司去。
今日寫完,明日再寫,日日都要寫,必須要將這件事扼制住。”
“總憲!”
王通話還不曾說完,便見到有人匆匆而來,驚聲道:“總憲,六部那邊去跪諫了,要請陛下收回成命。”
王通眉頭微微一皺,轉瞬便知道為何,在朝中,左都御史和六部尚書雖然都名列七卿,但雙方職責不同。
御史乃是清流,干的是彈劾人的工作,不接觸實際事務,說白了就是手頭上沒有資源。
六部則是真正掌管著大明天下不知道多少的資源,現在要被內閣壓一頭,必然是要比都察院急的多。
但是直接去跪諫,還是有些出乎王通的意料,“六部都去了嗎?兵部也去了?”
兵部尚書可是李顯穆,若是就連兵部都反對的話,這件事必然是一場政治風暴。
“總憲,我們……”
未竟的話,便是想說——我們還要不要參與。
六部和內閣一直以來都有大矛盾,現在這件事只是徹底爆發了起來。
這可不是什么小事,若是參與進去,說不準就要吃掛落了,但置身事外的話,貌似也不妥。
王通也在猶豫,但很快就下定了決心,振聲道:“此事本就有違逆于祖宗之法,自然不能坐視,還請諸位速速寫下奏章,而后一起去皇宮向陛下請求收回成命。”
……
“明達,這件事引起的風波很大啊。”
“六部的反應非常激烈,甚至就連兵部都有不少人隨同參與,怕是不能善了了。”
文淵閣中,閣臣亦在商議此事,皇帝能同意這件事,他們自然高興,但前提是,要度過眼前的難關。
楊士奇望向李顯穆,沉聲道:“明達,在下覺得沒必要搭理他們,待時間到了自然就退去,終究這件事并無什么不妥之處,他們也說不出什么東西來。”
李顯穆望著文淵閣窗外,有一棵漸漸枝葉枯黃的柳樹,距離先帝朱高熾駕崩已經過去了數月,京城也漸漸再次走到了秋冬時分,洪熙元年將要過去。
大明將來迎來新的紀元。
李顯穆淡淡道:“有些胡攪蠻纏的事情,自然不必在意,但這件事是大明政治制度改變的前兆,總是要劃出個高低上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