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義深深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心中卻有種松口氣的感覺。
雖然他也喜歡那種掌握大明數萬官員權力的感覺,但如果這種感覺的代價是讓天下停滯乃至于衰頹的話,那他寧愿不要。
這是他讀了數十年圣賢書所煉就的一身傲骨,他絕不會讓自己變成禍亂天下的奸佞之臣。
蹇義望向了李顯穆,恰好李顯穆也正在看他,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確認自己好像是沒有看錯,剛才李顯穆好像是對著他微微的笑了一下?
但轉瞬即逝,他甚至覺得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在他有些懷疑人生的時候,殿中已然開始紛然向皇帝推舉自己心目中的人選。
朱瞻基聽著這些推舉,不時微微頷首,好像是在表達著認同,待幾人說完后,他望向李顯穆,淡淡笑道:“老師可有什么要推薦的人選嗎?”
李顯穆淡然道:“臣沒什么要推薦的,但對于新的吏部尚書人選,臣有一些話要說。
方才諸位公卿所推舉的人選,各有長處,也都是精干之人才,但所謂術業有專攻,人有長短,譬如方才諸位都不推舉大司徒,便是因為大司徒擅長經濟之道,戶部離不開他。
吏部尚書掌握著天下文官的考選,世人稱之為天官,乃是僅次于禮部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如今,吏部尚書之職,至關重要。
概因,如今的大明正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若是一個不慎,大明就會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朱瞻基緩緩坐直了身子,其余殿中諸人也都紛然挺直了身子,望向李顯穆,眾人皆心知,李顯穆這是又要放炮了,又要說一些關鍵性的、可能決定天下事務的大事了。
他總是這樣!
在不經意間就說出影響九州萬方的事情。
“歷史上有各種治世,譬如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
治世與盛世的區別,應該不用我再為諸卿解釋了吧。”
眾人自然齊齊點頭,治世和盛世的區別,其實很大,或者說治世>盛世,盛世主要指的是國家強盛、經濟富裕。
當然,這種富裕也是封建國朝的富裕,歷史上最有含金量的盛世,大概就是開元盛世,即便是貧苦人家也有存糧,且社會治安也比較好。
而治世,指的是政治清明,這其實比盛世更難。
眾所周知,經濟富裕是需要時間來發展的,唐朝初期,由于被楊廣那敗家子,把天下人口霍霍沒了百分之八十,導致生民凋敝,就算李世民是神,也不可能二十年就恢復人口,所以貞觀盛世是不可能的。
政治清明,是一件即便在現代國家也非常難的事情,這需要統治者個人有極強的掌握以及政治道德,這就不得不提,最有含金量的治世,貞觀之治。
李世民以一種極度的、甚至堪稱自虐的自控力,壓抑住了一個封建君王百分之八十的欲望,他這種覺悟,在整個兩千年封建王朝之中,是佼佼者。
甚至可以說,是封建社會對皇帝要求本就不高的道德水平,拉低了他的上限。
“方才我舉例的那些治世,諸位應該看出來了,都是王朝建立初期的時候,而王朝建立初期沒有治世的,都已經滅亡了。”
李顯穆用一種很平靜的語氣,說出了很讓人害怕的話,讓殿中所有人的眼皮都是一跳,有人甚至不由自主的苦笑起來。
“大凡一個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總是吏治清明,君臣之間攜手共治,于是一個國家開始強盛,繼而向外征討,在內則鑄就盛世,這便是一個王朝的巔峰,但巔峰意味著以什么?
意味著開始走下坡路了!”
李顯穆的聲音相當沉重,他繼續向著所有人質問道:“那為什么會這樣呢?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多年病痛難道是一日之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