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早在巔峰到來之前,吏治就已經敗壞,只是過去吏治清明的慣性,還在推著龐大的王朝向前走。
那些君臣還在沾沾自喜于王朝的繁榮,卻不知危險就在繁榮之中。
安史之亂前,唐明皇李隆基還沉浸在開元盛世和天寶年間的萬國朝拜之中,洋洋自得呢!”
“說得好!”李顯穆話音剛剛落下,朱瞻基就猛然擊掌大笑,“這才是朕想要聽到的話,這才是真正有見地的意見,老師你繼續說,諸卿也都好好聽著。”
李顯穆先向朱瞻基拱了拱手,而后接著道:“于是當王朝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君臣想要改變,卻發現處處使不上勁,到處都是窟窿。
吏治亡、王朝亡!”
李顯穆環視殿中諸卿,沉聲道:“大明建立六十年了,人已經換了差不多兩三代,地方上有幾十年都不曾動過刀兵,那些經歷過亂世的人,漸漸都去世了。
那大明的吏治呢?
即便不用我說,諸位也都知道,吏治是注定不好了,這些年因為有海外白銀的輸入,所以大明的財政一直都沒有出現問題。
但我一直都記得,這些年朝廷的開支在穩定上漲,其中損耗上漲了半成,皆被混弄過去了。
我特意讓人在浙江省某縣悄悄核對過土地冊,在冊的土地,甚至比洪武三十年時,還縮水了一小部分。
這是為什么?
想必不用我多說了,難道是統計失誤嗎?還是那些田地棄耕了?
亦或者……
有人公報私囊,將那些田地兼并后,不為朝廷交稅了呢?”
皇帝的目光瞬間銳利起來,盯著夏原吉道:“夏卿,真有此事?”
往昔的報告中,是不報告這些的,因為清賬田地是件非常耗費人力物力的事情,夏原吉也有些躊躇,只能硬著頭皮道:“陛下,上次清丈土地還是在永樂五年,戶部收取地稅時,是按照在冊的土地收的。”
朱瞻基的臉色更難看了,他又不傻,土地少了,稅卻一樣,那百姓的稅不就多了。
“朕的錢!”
朱瞻基畢竟是個年輕人,憤然道:“他們敢把朕的錢揣到自己懷里!他們找死!”
皇帝的憤怒讓在場眾人都縮了縮脖子,夏原吉倒是不擔心皇帝因為這個責罰他,畢竟這和他沒關系,朝廷不清丈土地,他又不可能知道下面的土地變動。
能不出大亂子把稅收上來,讓朝廷的各項開支都有錢花,他這個戶部尚書就有功。
漢朝的桑弘羊為了漢武帝搞錢,發明了人頭稅,把天下搞得戶口減半,皇帝也照樣重用。
朱瞻基發泄了一下后,便知道發脾氣沒用,再次望向李顯穆,“老師,正如你所說,吏治之重,重過泰山啊。”
李顯穆拱手沉重道:“回稟陛下,如今大明建極近六十年,在您的治下,盛世已然可以期待,天下百姓也正日漸富足,外無強敵、內無大亂。
可吏治卻正出現敗壞的苗頭,洪武時期的濫殺固然不可取,但若放任貪官污吏,敗壞天下官吏的風氣,卻必然會國將不國。
新任的吏部尚書,應當有卓然的擔當,敢于為天下先,將如今這股不好的風氣及時剎住,以免大明落入深淵。
臣雖然沒有可推舉的人,但這些話便是臣想要說的,還請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