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打仗時,馬匹每天運動消耗過大,光是吃草可不行。
而且殿前司的一千騎兵,個個都是重裝騎兵。
在大周境內行軍,三匹馬換著騎,問題不大。
畢竟李景孝行軍,馬匹跑勻速半個小時,就會休息半個小時。
可進入草原遇到敵人,需要追擊,或者逃跑的話。
人家可不會給你休息的時間。
就算馬跑廢,你也得追,或者逃。
而且重甲騎兵平時不會著甲。
不僅需要更多馬匹,輪流騎和托著盔甲、馬甲。
還需要人手協助著甲,才能上陣沖鋒。
不可能僅僅只帶三千騎兵和七千匹馬出關。
太上皇一番話,說的李景孝也有些撓頭,但轉念一想,草原上多的是馬。
大不了一路殺,一路收集馬匹。
而且身后跟著兩三千管著后勤的輔兵,必要時可以一同出戰。
正面交戰輔兵戰斗不強,但打順風戰,多兩三千人氣勢都不一樣。
攻破韃靼人的部落后,還幫忙收拾財物、牛羊運回薊州。
回來時,再從薊州攜帶些補給。
總之,襲擊一個個部落,必然會讓大同和宣府的韃靼人,要么退軍,要么分成一部分騎兵來尋找自己這支部隊。
否則,那些部落在薊州以北的韃靼人,鐵定沒心思進攻宣府和大同。
說不定拖久了,軍心都散了。
而且李景孝還有個底牌。
只要是自己去過、見過的地方,就能用《玄光術》查看敵情。
加上自己手上有游戲出品的馬兒,拿出來給‘夜不收’這些斥候使用。
不管是馬力、還是速度和耐力上,都比草原馬強多了。
在情報收集的能力上,就比韃靼人強很多。
還有靠近長城的韃靼部落里,必然有不少被俘虜過去的大周人。
給這些人自由,再給他們銀子、馬匹、牛羊當獎勵,就不信沒人為大軍做向導。
說不定這些人,騎著馬跟著大軍上陣殺敵,比正規軍都積極。
實在不行,李景孝自己出手時,御劍術和符咒,輕易就能殺掉幾百個韃靼人。
別說逃跑,上萬人的騎兵軍陣,李景孝都敢帶著人沖擊。
最后,李景孝自己那是有十足的信心逃走。
所以有機會馬踏燕山、封狼居胥,換成任何一個穿越者,只要機會和時機來臨時,都不會放過。
至少此時的李景孝心里,升級和修煉,也比不上青史留名的誘惑大。
而且自己還年輕,升級和修煉的時間多的是,但青史留名的機會,很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
見李景孝鐵了心,要從薊州出長城。
太上皇和皇帝對視一眼,暗道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當年冠軍侯霍去病,也是如此年輕一身膽氣和發現戰機的眼光,才會不按常理出牌。
深入大漠,攻擊匈奴人后方,一戰成名,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名揚千年。
而且仔細想想,三千騎兵去支援宣府,作用好像確實遠沒有騷擾韃靼人后方的作用大。
這么一想,別說太上皇了,就連沒什么軍事經驗和才能的皇帝,都開始心動了。
眼看天色不早,日頭西垂,正想留李景孝在京城留宿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