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紀佑國在王元慶的陪同下離開元首府,前往空軍基
“飛機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起飛。”
紀佑國對前來接待的潘云生點了點頭。“抓緊時間吧,上飛機再談。”
一行人登上了準備就緒的軍用運機,離開空軍基地,朝西面飛去。
“基地那邊已經聯系好了。”潘云生把一份文件遞給了紀佑國,“這是你要的資料。按照規定,四分之一的研究人員輪番休假,回家過年了。”
“對科研有影響嗎?”
“基本上沒有影響,從去年開始,研究人員的數量就比額定的多出了三分之一。”
紀佑國點了點頭,翻開了手上的文件。
潘云生沒再羅嗦,拿出香煙,把王元慶叫到了一邊。
6年多,紀佑國第一次前往被稱為“共和國未來之眼”、位于大西北的國家物理實驗中心。
潘云生交給紀佑國文件正是物理實驗中心發展研究報告。
第四次印巴戰爭前。潘云生在物理實驗中心主持工作。全程監督第一階段地研究工作。隨后才被紀佑國調回來。繼續主持軍情局地工作。
外界所知地。第一階段研究成果有兩項。即復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
實際上。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只有一項:金屬氫催化生成技術。
不管是復合蓄電池。還是超導電動機。乃至正在試運行地聚變核電站。核心都是能夠在“常溫常態”下存在地催化金屬氫。
所謂地“常溫常態”。只是與無催化情況地比較值。
即便使用了復合催化劑,金屬氫也只能在15萬個大氣壓下存在,正常工作的最高溫度為85氏度。
關鍵是作為催化劑地“多元態特種合金”。
全世界知道這種合金具體成分的人只有二個,即物理實驗中心主任羅憶祖與項目負責人紀小吉。
按照西方國家研究復合蓄電池后得出的結論,“催化合金”由78元素構成,每種元素所占比例、元素的分布情況、元素的結合方式只有共和國的科學家才知道。因為特殊的比例、分布情況與結合方式,所以仿制復合蓄電池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拿元素所占比例來講,每一種元素所占比例在50%到百億分之幾之間,78元素有數億億種搭配方式,不可能通過實驗方式得出具體情況。
一種催化劑決定了整個世界的未來。
通過催化生成的金屬氫必將徹底改變世界地面貌。
使金屬此神奇的原因只有一個:超導性。
作為理想的超導材料,金屬氫儲備電能的能力是普通蓄電材料地數百倍,是制造超導電動機的理想材料。超導體又是超磁體,微小地電流就能形成強大的磁場,實現可控聚變核反應的關鍵條件就是足以約束電子與質子的超強磁場。
由此不難理解復合蓄電池、超導電動機與聚變核電站為什么首先在共和國誕生了。
所有的一切,都來自6年半前從非洲帶回來的那塊“特殊物質”。
第一階段屬于“基礎性”研究,第二階段屬于“應用性”研究。
按照羅憶祖與紀小吉制訂地規劃,第二階段研究主要攻克兩項關鍵技術,一是特種合金,二是高分子復合材料。
特種合金按照性能,主要分為高強度合金、耐磨合金、可塑合金等多個品種。高強度合金是制造裝甲的理想材料,如果用來制造坦克,不但能使坦克地重量減輕一半,還能使坦克的防護性能提高一倍以上。耐磨合金是制造電磁炮地必須材料,還可以廣泛應用在各種特種領域。可塑合金能在航空航天領域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為今后開發宇宙空間,探索其他星球打下了基礎。
軍事領域地應用大多都能轉化為工業生產力。拿高強度合金來說,除了用來制造裝甲,還能用在機械加工、醫療、建筑等各行各業。耐磨合金可以用來制造鉆頭、車軸、銑刀等等特種設備或者工具。可塑合金則能廣泛應用在醫療、建筑、設備制造等等領域。
高分子復合材料也分成了好多種,在軍民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由此可見,第二階段的主要研究項目都與國防、工業生產有著密切關系。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物理實驗中心的科研人員已經取得了幾項非常重要的成果。
20166年初,第一種耐磨合金問世,雖然性能沒有達到制訂的目標,但是為后期研究找準了方向。經過數個月的努力,先后有三種耐磨合金在實驗室誕生。最后一種耐磨合金的性能已經達到研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