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過,雖然從共和國出發;經馬六甲海陜、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再到加勒比海的航線不比太平洋航線長多少,但是受幾處海上咽喉,比如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的通航能力。以及沿途缺乏大型物資轉運中心,特別是在過了蘇伊士運河之后,幾乎沒有可靠的停泊點,所以這條航線的運輸能力非常有限,僅能滿足前線作戰需求的一半左右,另外一半物資必須走第三條航線,即在經馬六甲海峽之后,橫渡印度洋,從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再經佛得角群島橫渡大西洋,到達小安德列斯群島之后進入加勒比海,前往古巴。雖然這條航線上的物資轉運地比較平均,進入印度洋之后,可以在迫戈加西亞、福爾斯灣停留,進入大西洋后,還能在佛得角群島與小安德列斯群烏停留,總共有四處大型物資轉運中心,足以為數十支船隊提供支持。但是這條航線的距離非常遙遠,即便為船隊配備那些具有無限續航能力的高級商船,也無法保證運輸效率。準確的說,運送相同的物資,在這條航;線上投入的運輸船隊的數量幾乎是另外兩條航線的2倍!由此可知,在不變更保障強度的前提下,巴拿馬運河被堵死之后,運輸船隊的數量得增加大約溉。即便通過調整戰略部署的方式適當降低保障強度。也需要增加糊到刃%的運輸力量,才能保證大西洋上的作戰部隊正常行動。
也許有人認為,對共和國來說,這不算什么。
如果僅僅是某個局部戰場上的作戰行動,這確實不是什么大問題。可以通過調配其他戰場上的運輸力量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在此之前。共和國海軍多次這么做,比如在轟炸澳大利亞的時候,就從印度洋調來了大批運輸船隊。問題是,此時不是次年,美國是最后一塊戰場。共和國將幾乎全部作戰力量都派了過去,增加糊到糊的海運力量。絕對不是說句話那么簡單的事情。可以說,以當時的情況,別說增加硯到糊的運力,就算在短期內增加皖的運力都不太現實。
當然,這不是說共和國沒有足的的運輸船只,而是無法抽調出足夠多的運輸船只。根據戰后公布的資料,在2仿3東的時候,共和國用在軍事海運上的船只只占總量的一半左右,另外一半已經轉到其他方向,特別是幫助眾多盟國與占領區進行戰后重建。恢復正常秩序。比如,為了將在印度的糧食工廠里生產出來的糧食送往的多個已經發生饑荒的國家,讓數十億人不至于忍饑挨餓,共和國當局就調動了力支船隊的近千艘大型船舶。將數以億噸計的大米、面粉、玉米、土豆、大豆等等食物送這些國家的港口,并且組織了數百萬軍事人員,在這些國家建立了數千個救助站與糧食配送中心。當然,糧食僅僅只是用來解決燃眉之急,對于某些急于恢復國內秩序的國家來說,提前進行重建才弈旬書曬細凹曰甩姍)不一樣的體蛤入“夾鍵斤以敘利亞來說。隨著中東戰爭結束,為了不再洶緣四拉伯世界的二流國家,敘利亞當局必須盡快開始戰后重建,而這極大的依賴共和國提供的援助,即由共和國出錢購買的鋼筋水泥。為了與敘利亞當局搞好關系,共和國還得保證把這些物資及時送到大馬士革,所以必須出動好幾支船隊。
對于共和隊,特別是海軍與天軍的戰略打擊部隊來說,降低打擊強度也是件好事。
不管是天軍的戰略轟炸機、還是海軍的主力艦隊,都需要時間休整。更需要時間進行正常維護與保養。當然,很多已經在海外執行了數個月,甚至十多個月作戰任務的官兵也需要緩口氣。
之前沒有理由放松,既然彈藥物資送不上來,自然有理由放松了。
聳然,越是美好的東西,越為短暫。
份,后勤保障難以為繼的情況大為好轉。解決問題的不是海軍,而是在這場戰爭中被邊緣化的支援航空兵,也就是唯一保留了空軍血統的兵種。
前面提到過,空軍被吞并的時候。實際匕被拆分成了三大部分,戰術航空兵分別并入海軍與陸軍小戰略航空兵被天軍吞并,只有支援航空兵保留了下來,成為天軍名下的獨立兵種。雖然在這場戰爭中,支援航空兵失蹤沒有站到前臺,甚至不被人所知,因為活躍在前線的垂直起降運輸機是戰術空運力量,屬于陸航與海航,只有那些運載能力高達上百噸,而且能夠在滿載情況下飛行上萬千米的大型運輸機才隸屬于支援航空兵,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支援航空兵做出的重大貢獻,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性戰役中,支援航空兵的巨大空運能力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力量。比如在攻打塞班島的作戰行動,陸戰隊控制了機場后,支援航空兵在一夜之間就將2個陸戰旅的全部官兵與全部裝備送上島,而這絕對是海航無法做到的。在攻打莫斯科的作戰行動中,支援航空兵在出小時之內讓2個戰斗單位完成了戰略轉移,而這也是陸航無法做到的。可惜的是,這種在后臺的默默無聞的貢獻。很難引起重視,也就很難成為戰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