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部分,則是趁分數線不注意,擦這邊沖進來的。
小小的教室里,塞滿了八十多個志不在學習上的大聰明。
每天凌晨,宿舍的下水管道上,至少同時掛著三個正在翻墻出去打游戲的電競小子。
在如此環境惡劣且充滿智慧的學習環境中,
平均下來每年的本科錄取率,只有可憐兮兮的百分之五。
至于985、211高校的錄取率,那不能說零,起碼也可以說是趨近于無窮小了。
在顧然之前,上一個被雙一流錄取的,還要追溯到恢復高考那一年。
這絕不是造謠,
因為這是顧然以洛城理科狀元的成績進入清北大學的時候,校長給他敬酒的時候親口說的。
這樣一所處于高中和職高疊加態的學校,殺出來一個高考狀元。
這簡直是讓人匪夷所思,
甚至一度讓整個豫省教育體系為之震顫。
無數記者、領導、優秀教師和高校團體,紛至沓來。
當所有人都以為這樣的學校出來的高考狀元,應該有著所有同齡學生所不具備的刻苦、堅韌、認真和堅強等美好品質的時候,
最后得出的結論,卻讓眾人再一次震驚。
甚至比高考狀元這件事情本身更令人震驚,
因為顧然能成為高考狀元……似乎純靠智商。
在高二下學期,顧然體驗過一次“開竅”的感覺。
而開竅之后,對于學習這件事的運行邏輯,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之前,
學習的過程大概是眼睛接收各個學科的書本上的內容,然后大腦開始分析消化,最后把消化成功的存下來,消化不動的丟出去。
這是一個極為緩慢且漸進的過程。
因為很難消化的那些內容,往往在下一次學習中也同樣很難消化,
而且這部分消化不良的內容又會和新知識產生聯系,從而累積出來越來越多的難以消化的內容。
久而久之,也就擺爛了。
這也是他高二之前的學習狀態。
但開竅之后,
似乎學習的過程就發生了完全的改變。
書本上的內容對他而言不再是新知,
而像是用語言,將他所看到的這個世界進行定義的過程。
這個世界,本就是在這樣運轉,從未被改變過,
人類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領域上的造詣,只是發現,而非創造。
哪怕沒有這些課本、沒有這些知識點,
運動依舊是那樣運動,
細胞依舊就分裂,
物質依舊在氧化,
……
當記者們向他詢問有什么學習經驗的時候,顧然也曾回憶過是什么讓自己完成了“開竅”。
但他始終無法回想到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
只知道在某一個瞬間,靈光一閃,
然后整個世界就變得通透了。
那些紛至沓來的記者們最終給他打了一個“極聰明”的標簽之后,敗興而歸。
再后來,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想明白當時在自己意識中劃過的那道閃電到底是什么。
這個秘密就一直潛藏在他心里,沒有再對任何人說過了。
直到有一天,他主動的、成功的欺騙了意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