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高階數學的計算,對于很多沒有進行過學習的人而言,
光是那密密麻麻的符號,就足夠讓人感到絕望。
在網上廣泛流傳的那幾張寫在黑板上的照片,
其中有大片的推算內容,英文字母甚至比數字還要多。
再加上各種各樣彎彎繞繞的箭頭,和各種各樣的下劃線點綴其間,
別說一個高中生,
就是大學生來了也得撓頭。
袁濤剛開始也是一樣,基本上是從看到第一眼就基本上放棄了。
這種嚴重超綱的內容,對他而言,本來應該是和其他網友一樣,當一個圍觀者,吆喝兩聲就作罷了的。
但可惜的是,在往常根本不會有絲毫熱度的復雜數學推演,在抖音上按理來說不會有一點兒熱度的。
可是因為這出自顧神之手的緣故,以至于很快就變成了熱門頂流。
而顧神的粉絲,懂得都懂。
下到被家長拉過來聽課的小學生,上到科工部和中科院的院士,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而在此之間,自然少不了許多熱心腸的數學大佬。
于是,無數的科普逐漸就在評論區冒頭,然后被熱心的粉絲們頂到了前列。
而其中大多的科普也都是非常生澀難懂的,但有一位id叫南宮昔白的科普大佬卻用很有趣的語言,對顧神的一些推算過程進行直觀生動的講述。
當然,在有了注釋的情況下,他也只是勉強能夠順下來整個過程,
大概知道是一個什么樣的計算過程。
就像是一個高中生,對一個剛學會數一二三的嬰兒講勾股定理。
你講了半天,然后給了他加號、等號、32、42和52。
他雖然能準確的排列組合出來32+42=52,但其實連平方是什么也不懂。
而現在的袁濤大概是一樣的情況,
按理來說,這樣的認知水平下,想要看懂顧然的整個推演邏輯,然后看明白顧然講的是什么,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奇怪的是,當他能夠像“嬰兒”一樣完成正確的排列組合之后,
他似乎能夠從這完整的過程中挖掘出一些信息了。
他總感覺整個推論最重要的并不是最后的那個結果,
而是這個函數出現之前的整個過程。
最后那個結果太簡單了,
Δe=?w·sin(2πk·b)
巧合且完美。
而這個結果之前的過程,
卻復雜的宛如一個嚴絲合縫且滴水不漏的迷宮。
從那密密麻麻的推演中,他看到了對于許多變量的推導,
而所有的推導,在邏輯上其實都是非常統一的——
即從剛開始的混亂無序,最終顯現為其周期性的變化。
所有的過程,無一例外,
幾乎每一個變量的推導,到最后都變成了一個復雜的周期函數。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就好像有一個水缸,起初很平靜。
然后人為的造成了許多干擾,
有人往水缸里丟了塊石頭,
然后有人對水缸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