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濤看著【南宮昔白】大佬神神秘秘的回復,感到有些摸不著頭腦。
一個外行人靠著直覺進行猜測,
哪怕這個猜測是正確的,
他也很難意識到這意味著什么。
而大佬這么謹小慎微的回復,反倒是讓他也跟著揪心了起來。
有一種小孩子拿著手榴彈砸核桃的美感,
他自個完全不知道自己手里拿著什么,
但看“大人”緊張的神色,
也能感覺出來是一個了不起的東西。
趙佳林放下手機之后,埋頭繼續寫起了項目申請書,
科研上不缺那種掌握著大量知識和技術的全能選手,
但很缺乏靈感一現的突擊型選手。
顧然的推算很難,光是一個推演過程就能篩選下來百分之九十九的非數學學科的人群,
但總歸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看懂。
可從看懂推演過程,到讀懂推演中講述的故事,這是兩回事。
對于物理學家而言,數學是語言,
是一個具有生命力和故事性的語言,而不是冰冷的數字、符號。
吃草的牛,能夠聽到琴聲,甚至能夠跟著琴聲的節奏踏蹄,
但這和聽懂琴聲中的故事和撫琴的人的心境是兩碼事。
能聽懂節奏需要一定的能力,
而能聽懂故事,就需要一定的天賦了。
雖然在之前,這個id叫【我是哈密瓜】的網友問了他很多非常基礎的問題,
雖然能從中看出來他本身的學歷可能不高,最多也就是非數學專業的本科或是研究生。
但能夠在這么簡單的詢問之后看懂整個推演過程,
并且發現出潛藏在深處的故事。
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首先,求知欲和學習能力非常恐怖,
其次,他有著非常強的數學天賦。
趙佳林把整個申請書完成之后,在最后的署名上停頓了下來。
拿起手機給那位互關的新朋友發去了消息。
“給我說一下你的名字和學校以及所在年級吧。”
過了大概半節課的時間,
一條嶄新的回復出現在了趙佳林的聊天框內。
“河科大附中,高三,袁濤。”
收到回復之后,趙佳林趕忙就把信息往申請表上謄抄,
而越抄越覺得不太對勁。
“高中?”趙佳林打字詢問道。
袁濤回了個點頭的表情包。
趙佳林思索了片刻,然后忍著激動的心情,把自己的名字和袁濤的名字調換了個位置。
慷慨的把袁濤送上了聯合申請人的第一順位,
這是發現滄海遺珠了。
如果說袁濤回復自己是數學系研究生,那他將失去被他提名的資格。
如果回復是非數學系的研究生或本科生,那他將有機會被他放在第二順位一起申請。
但他娘的是個高中生,那抱歉了,這是個金字招牌。
可以說,
這么一個靠簡單的指點看懂顧然的高階數學,并且發現其中的奧義的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