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然話音落下,整個直播間里一片啞然。
所有人回味著直播的內容,半晌才反應過來。
顧神說的話哪怕有一點道理,也不至于一點道理也沒有。
邏輯是通順的,
理由也很靠譜。
但總覺得中間似乎是忽略了什么東西。
人類對于地球上的無主之地,充滿了憧憬和向往,
但對于太陽系未曾踏足過的星球,充滿了提防和忌憚。
這是客觀事實,
而之所以對兩者的態度截然不同,根本原因正如顧神所說的那樣,源自于人類認知的局限。
按照顧神的說法,物理學如果是世間萬物的法則,
是對宇宙的解釋,
那它可以在地球適應,也理應可以在宇宙任何地方適用。
但很顯然,現有的物理學體系,只能滿足前者。
人類可以通過物理學武器,征服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但無法通過這個物理學武器征服宇宙。
所以由此可以反推出來現在的物理學體系是充滿局限的。
但整個邏輯鏈條似乎到這里就結束了,
因為至少到目前為止,還并沒有新的體系出現。
雖然絕大部分觀眾在這么多天觀看直播的情況下,已經對新的物理學體系有了極高的包容度,
但所有人都普遍認為,顧然口中的那個新物理學體系,還是在起步探索階段。
原因也很簡單,
現代物理學從阿基米德伽利略到牛頓愛因斯坦……
大量的現象和探索,才逐漸完善了起來。
而這個物理學體系的確立,背后是地球視角下的大量信息共同喂養出來的結果。
吃了草,才能擠出奶,
這個淺顯的道理幾乎不用任何質疑。
而對于新物理學體系,所有人是樂觀的,
因為在物理學明顯停滯的當下,
便足矣證明人類應該尋找一條新的道路去發展文明了。
但在他們看來,新物理學體系要想成功的建立起來,是需要吃下去更多的“草料”才行。
地球那么小,尚且耗費了那么多年。
宇宙那么大,從太陽系到鄰近星系,再到整個宇宙,
就像是ai大模型訓練一樣,想要把這個宇宙大模型給跑出來,需要的資料庫是無比巨大的。
在還沒有吃草的情況下,就想著擠奶,甚至還要做各種奶制品,
在絕大多數觀眾看來,多少是有點操之過急了。
從彈幕上的討論中,顧然似乎也發覺了觀眾們的質疑。
如果是可控核聚變和鈁衰層這些研究項目,顧然多是不會解釋的。
但逐日工程不一樣,
雖然這個太空工程的必要程度不高,但意義卻是重大的。
這是一場全新的太空競賽,